國海證券(000750,股吧)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分析師胡國鵬近日發表研究報告稱,2003、2007、2009、2014、2017與今年均為典型的周期行情年份,今年周期板塊行情已經基本演繹至歷史之最。隨著經濟由過熱期轉向滯漲期,股票市場出現調整的概率較大。本輪周期股行情結束后,由于當前成長板塊在經歷二季度的拉升后仍保持相對高位,后續重點關注今年長期滯漲的消費板塊的投資機會。
以下為國海證券研報摘要:
1、2003、2007、2009、2014、2017與今年均為典型的周期行情年份,經濟走向過熱背景下需求端的大幅改善、事件催化下遠期需求被提前托起、宏觀政策導致大宗商品出現供給約束是周期行情持續演繹的核心邏輯。2003年以來,A股共出現6次典型的周期行情年份,分別為2003、2007、2009、2014、2017與今年。從周期行情持續演繹的核心驅動力來看,2003、2007、2009年周期板塊出現超額收益的主要原因是經濟走向過熱背景下需求端的大幅改善;2014年則是在“一帶一路”事件催化下,遠期需求被提前托起;2017年主要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環保限產的政策約束下,供給端的收縮導致供需錯配,且2017年雄安新區的確立對周期股同樣有一定利好。從歷次周期股行情的高度與持續時間來看,2007年>2021年>2009年>2003年>2017年>2014年,PPI上行高度、凈利潤增速改善幅度、行情開始前的估值水平是決定因素,事件催化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2、今年周期板塊行情已經基本演繹至歷史之最,無論是同自身的歷史表現相比,還是同其它年份漲幅居前的行業相比,超額收益均位居各年份前列。我們統計了2003年以來歷年采掘、化工、鋼鐵、有色四大強周期板塊相對萬得全A的收益水平,發現今年以來四大強周期板塊的最大相對收益已經達到51.8%,遠高于2003年、2014年和2017年,同樣超過了2009年最高51.5%的相對收益,僅次于2007年大牛市背景下的相對收益水平。由于今年漲幅前四行業分別為鋼鐵、采掘、有色、化工,我們又統計了2003年以來歷年漲幅前四行業相對大盤的收益水平,發現同其它年份相比,今年漲幅前四行業51.8%的相對收益同樣位居前列,僅次于2020年的63.0%、2009年的82.8%、2015年的96.3%、2007年的220.6%,表明今年強周期板塊的超額收益已經不僅僅是相對自身的歷史表現非常優秀,同樣不亞于其它年份的上漲主線。總的來看,今年周期板塊行情已經基本演繹至歷史之最,無論是同自身的歷史表現相比,還是同其它年份漲幅居前的行業相比,超額收益均位居各年份前列,后續持續跑贏大盤的空間愈發收窄,性價比優勢在逐步降低。
3、絕大多數年份里,漲幅居前的行業在第二年很難取得明顯的超額收益,需警惕政策糾偏后今年領漲的強周期板塊后續的行情持續性。隨著四季度的到來,資金為明年資產配置做準備的意愿不斷加強,今年領漲市場的鋼鐵、采掘、有色、化工在明年是否還能具有明顯的超額收益?我們統計了2003年以來漲幅前四的行業在第二年的相對收益水平,發現絕大多數年份里,漲幅居前的行業持續性往往不佳,在第二年很難取得明顯的超額收益。具體來看,18個年份里,只有200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領漲的行業在第二年仍可以保持較高的相對收益,而2010年、2012年、2014年、2020年的領漲行業在第二年則大幅跑輸市場。今年以來強周期板塊領漲市場,主要是在碳中和、能耗雙控政策背景下供給端出現強約束,供需錯配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飛漲。而近期政策糾偏跡象已經開始顯現,9月16日發改委發布的《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是對能耗雙控政策的進一步完善,預計后續地方政府運動式減碳的政策將被糾正,在此背景下,需關注今年領漲的強周期板塊在之后的行情持續性。
4、周期股行情結束后市場出現調整的概率較大,風格上會階段性轉向成長和消費,主要原因在于利潤分配向中下游的遷移,以及前期滯漲后的風格再平衡。本輪周期股行情結束后,由于成長板塊仍保持相對高位,重點關注今年長期滯漲的消費板塊。從典型周期風格領漲的年份來看,周期股行情結束后,市場風格大概率短期內轉向成長和消費,主要邏輯是周期見頂后利潤分配向中下游的遷移,以及前期滯漲后的階段性補漲。比如說2004年的傳媒、2007年四季度的醫藥生物與食品飲料、2009年四季度的電子。但這種風格切換的持續時間往往較短,基本在一個季度左右,后續市場大概率仍會陷入調整,主要原因是周期行情往往處于經濟過熱期,經濟增長動能逐步衰弱疊加通脹高企是常態,利率環境易上難下,對股市整體是不利的格局。隨著經濟由過熱期轉向滯漲期,股票市場出現調整的概率較大。本輪周期股行情結束后,由于當前成長板塊在經歷二季度的拉升后仍保持相對高位,后續重點關注今年長期滯漲的消費板塊的投資機會。
風險提示:流動性收緊超預期,經濟失速下行,中美摩擦加劇,疫情超預期惡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