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上海國微思爾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爾芯”)科創板的IPO申請進入“已問詢”階段。
根據公開信息,思爾芯成立于2004年,業務聚焦于數字芯片的前端驗證,分為原型驗證系統和驗證云服務兩大業務板塊,服務于人工智能、超級計算、圖像處理、數據存儲等數字電路設計功能的實現,廣泛應用于物聯網、云計算、5G 通信、智慧醫療、汽車電子等終端領域。
作為國內較早進入數字芯片電子設計自動化(以下簡稱“EDA”) 行業的公司,加之國內具備數字集成電路EDA工具能力的企業仍較少,思爾芯被看作國內EDA行業的領先企業。不過,在不斷發展中,思爾芯自身和市場帶來的發展局限卻開始顯現。
行業巨頭高度壟斷 市占率難搶
目前來看,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全球的EDA產業均被國外巨頭高度壟斷,呈現三足鼎立格局。根據統計,2020年新思科技、鏗騰電子、明導科技三大EDA企業占全球市場份額為68.1%,占據我國國內85%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國產EDA工具僅占約12%的市場份額。
并且,思爾芯目前主要依賴原型驗證為客戶提供EDA服務,而原型驗證作為數字EDA中的一種點工具,市場空間與EDA整體市場規模相比相對較小。
然而,相較于思爾芯,新思科技、鏗騰電子等國際領先企業通過多年的發展早已建立起了較為全面、完整的產品組合,能夠提供多種點工具及多個環節的EDA服務,并推出了集成眾多工具在內的一體化設計工具與標準數據庫。根據思爾芯招股書披露,新思科技、鏗騰電子去年營收分別為36.85億元和26.83億元,而思爾芯去年營收為1.33億元。
能夠看出,思爾芯想要盡快縮短與國外的差距,打破行業內目前的市場格局仍有較大難度。并且,如果思爾芯在后續發展中仍不能建立并維持技術壁壘與產品競爭力,則可能還將面臨國內新進入者的競爭壓力。
自身競爭力不足 毛利率遠低同行公司近一半
然而,思爾芯面臨的還不僅僅是行業內巨頭壟斷的難題,近幾年來,其自身發展的競爭力同樣存在不足。
目前來看,思爾芯主要依賴的原型驗證支撐了超九成的營業收入。對于這部分板塊業務,因受物料成本等因素影響,毛利率處于較低水平,因而拉低了思爾芯的整體毛利率水平。
根據招股說明書,思爾芯近年的綜合毛利率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2018年至2020年,思爾芯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4.48%、40.13%、57.99%。不僅是低于同國外EDA企業,在與華大九天、概倫電子、廣立微等國內EDA企業相比下也同樣處于較低水平。近三年內這三家國內企業毛利率的平均值分別為93.10%、91.66%、87.37%。
對此,思爾芯稱華大九天等主要從事EDA軟件工具的銷售和授權,硬件銷售占比較少。自去年起,思爾芯開啟了有著較高毛利率的驗證云服務。不過,由于該塊業務目前布局比重仍不足10%,因而對整體毛利率的提升效果仍不算顯著。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思爾芯綜合毛利率為58.78%,僅比去年提升了不到1%。
對此,思爾芯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如果后期公司未能持續保持相關產品的競爭優勢以及開拓新產品的市場銷售,其毛利率水平可能會繼續波動甚至下滑,進而導致出現整體經營業績下滑的風險。
目前,國內EDA行業暫時還沒有上市公司,本次思爾芯能否順利登陸A股市場,成為首家EDA行業上市公司還不得而知。截至發稿前,上交所仍未公布問詢階段的首次問詢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