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開工時間披露不準確、募集資金實際投資進度與計劃存在較大差異等問題,大洋生物(003017.SZ)于近日收到浙江證監局的警示函(〔2021〕99號)。
截至11月15日發稿,大洋生物股價報34.43元/股,漲0.82%。
大洋生物于2020年10月26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根據招股書,公司首次發行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為3.83億元,募投資金擬投向“年產2.5萬噸碳酸鉀和1.5萬噸碳酸氫鉀項目”“含氟精細化學品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實際上,本該于2018年開工的“年產2.5萬噸碳酸鉀和1.5萬噸碳酸氫鉀項目”實際開工時間為2020年6月;而“含氟精細化學品建設項目”截至2021年6月30日募集資金投入仍為零。
那么公司募集來的3.83億元資金用在哪里了呢?記者發現,公司近期密集披露的現金管理到期贖回公告,對于銀行理財的投資是一點沒落下。
截至11月9日,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尚未到期的金額為人民幣2.49億元,公司關于使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授權額度為2.5億元。
虛假陳述,高管被警示并記檔
資料顯示,大洋生物是專業化學原料制造企業,主要從事無機鹽、獸用原料藥等化學原料產品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碳酸鉀、碳酸氫鉀、鹽酸氨丙啉、含氟精細化學品等。
具體受罰原因來看,公司招股說明書募投項目開工時間披露不準確,另外,在募集資金實際投資進度與計劃方面,大洋生物的披露也存在較大差異,且未及時披露。
上述本該于2019年開工的“含氟精細化學品建設項目”截至2021年6月30日募集資金使用進度為零,公司便對該項目進行延期,備案顯示將項目擬建成時間由2021年6月變更為2023年6月。
公司未及時披露項目延期情況并解釋募集資金實際投資進度與投資計劃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也未在2021年半年報和2021年半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專項報告中說明上述情況。直至2021年10月19日經董事會審議后才予以披露,且披露稱項目將延期至2023年10月,與延期備案的項目建設期間不符。
公司2021年中報披露了在報告期內募集資金投向使用情況,“年產2.5萬噸碳酸鉀和1.5萬噸碳酸氫鉀項目” 承諾投資金額分別約為1.79億元,截至報告期內累計實投5436萬元;“含氟精細化學品建設項目”承諾投資1.7億元,報告期內尚未實施投資。
對比看來,信息披露明顯違規。對此,浙江證監局決定對大洋生物、陳陽貴、徐旭平分別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沉迷”理財,業績墊底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投產業務上“犯迷糊”,在買銀行理財時很清醒。
公司上市不到半個月便公告了一份募集資金管理制度。此后開啟銀行理財,上市至今共發布現金管理進展、贖回公告20余條。并表示公司(含子公司福建舜躍)擬投資產品的發行主體為能夠提供保本承諾的金融機構,產品品種為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有保本約定的投資產品。
公司2021年關于使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授權額度2.5億元。2020年的額度為3億元。
最新一份11月9日的現金管理公告顯示,公司以5筆閑置募集資金共計1.39億元購買掛鉤型結構性存款。截至11約9日,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尚未到期的金額為人民幣2.49億元(含本次)。截至11月4日,公司已贖回理財產品本金1.1億元,獲得理財收益74.28萬元。
不過從公司基本面來看,業績表現不盡人意。
2017~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55億元、5.84億元和6.22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0.50億元、0.71億元和0.79億元。上市后業績沒有太大起色,截至2021年三季度,公司凈利潤約6948萬元,同比減少10.42% 在同行中墊底。
另,公司還有2656000股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于12月24上市流通。預計占解禁前流通股6.92%,占解禁后流通股6.47%,占總股本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