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凈利潤曾經虧損超過500億元,頂著正宗鹽湖提鋰的光環,恢復上市后,鹽湖股份的股價仍然飆漲了3倍多。如今,鹽湖提鋰尚未見到效益,非法采礦的罰單卻是接了一張又一張。
鹽湖股份12月15日披露,公司全資子公司青海鹽湖能源有限公司(下稱”鹽湖能源“)因歷史非法采礦問題,須繳納1.95億元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損害賠償。截至目前,短短一年多來,鹽湖能源因非法采礦支付的賠償、罰款,金額已經達到5億元。
2017年至2019年,鹽湖股份凈利潤累計虧損達535億元。今年8月,經歷一年多的破產重整,該公司恢復上市。由于頭頂鹽湖提鋰光環,其股價最高時,較復牌前大漲3.8倍以上。但披露顯示,三年多以前就已宣布新建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今年9月尚未動工建設,另一子公司的3萬噸碳酸鋰產能,目前實際投產的也只有1萬噸。
非法采礦重罰超5億
根據鹽湖股份披露,鹽湖能源上述1.95億元環境損害賠償,將分兩期支付,第一期須在今年12 月 31 日號支付 9500 萬元。另外1億元,則在明年12月底之前支付。
鹽湖股份還稱,鹽湖能源已與青海海西州生態環境局簽訂協議,賠償繳納后,公司在相關礦區的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義務、生態環境損害義務即履行完畢。
鹽湖股份表示,剔除公司2020年度已計提的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上述違法采礦賠償,初步預計會導致公司2021年度利潤減少約1.11億元。
因為非法采礦,今年10月份,鹽湖股份已繳納3.57億元損害賠償,導致公司今年利潤相應減少3.57億元。而在更早前的2020年,鹽湖能源還繳納了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8386.06萬元。據此計算,鹽湖股份因環境損害相關的罰款,金額已超過5億元。
除了非法采礦,鹽湖股份近期hi受到其他多項處罰。
公開信息顯示,9月28日,因大幅度上調鉀肥銷售價格,鹽湖股份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處以160萬元罰款。鹽湖股份是國內最大的鉀肥供應商,一度有”鉀肥之王“的稱號。今年上半年,其氯化鉀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81.52%。
三年前啟動的鹽湖提鋰還沒動工
經歷一年多的暫停上市、破產重整后,8月10日復牌當天,鹽湖股份盤中漲幅一度達到388.12%。雖然此后有所回落,截至12月16日收盤,復牌以來仍累計上漲達260%以上。
恢復上市前,鹽湖股份凈利潤曾虧損數百億。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凈利潤分別虧損41.6億元、34.5億、45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達535億元左右。恢復上市后之所之所以大漲,是因為手握稀有的鹽湖提鋰電業務和得天獨厚的鹽湖資源。
鹽湖股份2018年半年報顯示,為加快公司鋰產業布局,子公司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鹽湖比亞迪“)的新建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另一子公司藍科鋰業公司(下稱“藍科鋰業)擴建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疊加藍科鋰業擁有一萬噸碳酸鋰產能,未來碳酸鋰產能合計達到6萬噸。其中,藍科鋰業的碳酸鋰項目已開工建設,另外3萬產能在積極落實前期工作。
這給了市場巨大想像空間。但目前來看,相關項目進展緩慢。
根據鹽湖股份2021年中報披露,截至報告期末,2萬噸碳酸項目進度為88%,而去年同期項目進度已達85%。時間過去了一年,項目進度僅僅增加了3%。
而鹽湖股份9月24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藍科鋰業的1萬噸工業級碳酸鋰裝置,已連續三年達產達標,在建的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裝置預計年底建成沉鋰車間,其他裝置己投入運行,并在今年生產出合格產品,但目前尚未投產。
對于鹽湖比亞迪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該公司9月24日在互動平臺上稱,項目尚未啟動建設,而這距離項目啟動已經過去數年之久。
在此情況下,鹽湖提鋰業務,對鹽湖股份業績貢獻甚小。披露數據顯示, 截至2020年底,該公司鹽湖碳酸鋰產量13602噸,同比增加2300噸。今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中,氯化鉀占比81.52%,碳酸鋰僅占7.6%。
鹽湖股份的股價,在8月下旬沖上年內高點后,隨即震蕩下行,以12月16日31.9元收盤價計算,其股價已較年內高點跌去近三成,市值縮水超7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