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鋰電板塊震蕩走低,截至發稿,寧德時代跌超4%,德方納米、中天科技、鵬輝能源、嘉元科技、中科電氣等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28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將著眼于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適度加快國內鋰、鎳等資源的開發進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術攻關,不斷提高回收比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百川盈孚數據顯示,3月1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較前一日上漲1.01%至50.04萬元/噸,突破前期市場50萬元/噸的預測價。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發文表示,近期隨著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和鋰礦等基礎資源價格劇烈上漲,新能源車企面臨一定的成本壓力。
但新能源車的市場價格預計不會大幅度上漲,車企應該有能力化解壓力,繼續保持2022年新能源車較快增長,從市場反饋看,用戶對于新能源退坡后的價格變化也有一定程度的預期,鋰價格暴漲不會嚴重影響中國新能源車發展。
對于鋰電板塊后市怎么看?長江證券認為,在智能手機產業鏈估值回落的節點,全球智能手機滲透率整體已經突破20%,鋰電產業鏈與之相比仍處在產業較早期的階段,目前新能源車板塊目前仍處于享受高估值的窗口期,當前鋰電中游標的平均PE對應當年僅30倍,次年僅20倍出頭,存在低估,繼續堅定推薦板塊的投資機會。
華創證券指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繼續上漲。短期,鋰市場依舊偏緊,下游需求旺盛,帶動鋰價穩步上行。中期,上游鋰礦開發周期較長,未來2-3年內供給短缺格局預計將難有改變,下游電動車和儲能已占據鋰需求60%以上,隨著下游需求的高增長,鋰行業料將獲得高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