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間,雙良節能(600481.SH)披露簽訂重大銷售合同的公告顯示,公司與東方日升(300118.SZ)簽訂了金額為142.27億元硅片長單銷售合同。硅片之外,當晚,雙良節能還簽下3.24億元多晶硅還原爐訂單。
百億“鎖單”是當前光伏行業高速發展的縮影。光伏平價時代來臨,下游裝機快速增長催生硅片端擴產需求。2021年是硅料和硅片企業擴產的大年,頭部企業在擴張自身產能之際,尋覓供應鏈合作方簽下大額長單,以保障產品出貨供給。
142億單晶硅片超級大單
根據公告,2022年至2024年東方日升預計向雙良節能全資子公司采購單晶硅片15.72 億片(210 mm 規格)。其中,2022年采購0.72億片,2023年采購6億片,2024年采購9億片。
按PV InfoLink 最新統計(2022年4月27日)的單晶硅片(210mm/160µm)均價測算,預計上述合同的銷售金額總計為142.27億元(含稅)。
百億訂單也刺激了二級市場資金情緒。5月10日早盤,光伏板塊沖高,雙良節能股價高開逾5%。截至發稿,公司股價報11.2元,漲逾6%。
在本次雙良節能與東方日升簽訂的硅片銷售長單后,雙良節能自2021年以來已簽訂硅片/硅棒的長單金額達約779億元,客戶覆蓋天合光能(688599.SH)、東方日升、通威股份(600438.SH)、愛旭股份(600732.SH)、潤陽等龍頭電池、組件生產商。
當晚的另一份公告顯示,雙良節能控股子公司江蘇雙良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于2022年5月9日與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還原爐設備買賣合同》,合同標的為多對棒多晶硅還原爐,合同金額為人民幣3.24億元。這意味著,公司2022年多晶硅還原爐新簽訂單金額已經達到 18.86 億元,
年報顯示,雙良節能生產用的1600爐型是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單晶硅生產爐型,可滿足182/210mm及向下兼容生產小尺寸硅片。
值得注意的是,雙良節能2022年繼續加深光伏領域布局,進軍組件業務,公司計劃在包頭建設20GW高效組件項目。國盛證券研報指出,雙良節能的節能節水設備客戶涵蓋眾多電力企業,均有著較大的新能源轉型的壓力與訴求,可以與公司組件業務實現協同,充分利用現有客戶資源
相比中環股份(002129.SZ)、隆基股份(601012.SH)等千億市值企業,雙良節能2021年進入光伏領域,并非“先輩”。入行之初,公司就踩準了行業發展趨勢,主攻硅產業鏈的2項單品:大尺寸單晶硅片和還原爐設備。去年以來,光伏硅片、組件、電池等硅產業鏈企業紛紛擴產,帶動相關產品需求大增。
今年一季度,光伏行業“淡季不淡”。雙良節能創下單季度業績歷史新高。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34億元,同比增長300%,歸母凈利潤1.21億元,同比增長340.8%,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638.43%。一季度凈利潤規模接近2021年全年40%水平。
一季度業績高增主要系雙良節能的硅片業務進展超預期。根據公告,公司在包頭的單晶一廠560臺1600型單晶爐(約8GW產能)已經實現全面投產,一季度實現硅棒/硅片(182/210mm)出貨約0.9GW。公司預計22年年內將盡快實現20GW+的年產能,并布局N型硅片生產。
一季度產業鏈盈利能力環比好轉
2022年一季度,國內新增光伏裝機 13.21GW,同比增長 148%。而4月以來,全國多地疫情擾動,部分地區實施封控管理的疫情政策,引發市場對光伏行業受疫情影響的擔憂。
從一季度光伏頭部企業的盈利情況來看,當季度業績未受影響。分環節來看,硅料環節毛利率延續強勢,毛利率環比上升5個百分點至41%;硅片、組件、逆變器毛利率保持平穩;光伏膠膜環節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系單一原材料EVA漲價導致。
“龍頭硅片企業的順價能力強,有能力將硅料漲價帶來的壓力傳導下去,維持毛利率穩定。電池片21年的單片盈利受硅料漲價,導致下滑,一季度受益于行業景氣度,環比明顯回暖。”一位新能源領域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逆變器環節的盈利壓力較大,主要是原材料漲價、芯片缺貨,尤其是芯片端,國產芯片做不到英飛凌的質量,逆變器企業不得不依賴進口”。
當前,光伏全行業正在迎來硅料端及中游的第二波大規模擴產潮,硅片、組件、電池等環節也均有較大規模擴產,比如大全能源(688303.SH)、信義光能(00968.HK)、合盛硅業(603260.SH)、上機數控(603185.SH)、東方日升、中環股份等均布局大規模擴產計劃。
相比其他環節,硅片端還存在大尺寸替換小尺寸的技術迭代,進一步為硅片端的存量設備更新帶來的替換需求,體現為210長晶爐淘汰非210長晶爐。
“我們認為,經歷去年產業鏈供需錯配后,矛盾有望緩解。在硅料端新增產能落地后,同屬于產業鏈上游的硅料和硅片價格同漲同跌,行業最終將進入需求打開與盈利能力下滑的博弈,同時還要觀察大尺寸替換小尺寸的進展,技術迭代往往會打開新的成長空間。”前述分析師說。
關于疫情對光伏產業鏈的影響,該分析師認為,當下時點看,疫情管控主要導致光伏產業各環節物流運輸難度加大。“總體來說,運送周期拉長了,產業鏈還是維持運轉的,并非靜止狀態。待疫情好轉后,物流恢復常態,龍頭企業仍有能力補上短期缺口,行業整體受影響程度需要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