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安永發布《2022全球CEO調查暨并購交易市場回顧》及《2022年一季度中國海外投資概覽》(統稱《報告》),給今年年初的中企并購市場變化以更清晰的畫像。
《報告》顯示,疫情和國際局勢雙重影響下,中企海外并購受到較大影響。2022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購總額為58.5億美元,同比下降65%,創歷史單季最低;宣布的交易數量為107宗,同比減少25%。
按地域分類,一季度中企在歐洲的并購金額和數量均位列第一,宣布的并購金額為21.3億美元,在連續三個季度落后于亞洲后實現反超,但仍同比下降74%;宣布的交易數量43宗,同比下降20%。按交易金額計,投資主要流向德國、意大利和荷蘭等國,主要投向醫療與生命科學、TMT以及金融服務行業。
安永表示,烏克蘭局勢對全球尤其是歐洲的經濟穩定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歐洲通貨膨脹持續上漲,能源問題正推動歐洲各國加速向新能源轉型。以德國為例,德國聯邦政府內閣通過的立法草案設立了兩個階段目標:在2030年實現80%的可再生能源供電,2035年達到幾乎100%。“未來,歐洲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與合作機會將繼續增加。”
中企在亞洲宣布的海外并購金額也在下降,一季度為21.1億美元,同比減少63%;宣布的交易數量30宗,同比下降19%。按交易金額計,投資主要流向印度、新加坡和韓國,主要投向TMT、消費品以及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穩定推進以及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下區域供應鏈優化需求的增加,安永預計亞洲將繼續成為中企海外投資的重點區域之一。
此外,中企在北美洲宣布的海外并購金額為11.7億美元,同比繼續減少41%;宣布的交易數量22宗,同比減少39%。主要投向TMT、金融服務以及先進制造與運輸行業,且投資主體以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為主。
分行業來看,2022年一季度,TMT行業仍是中企海外并購最熱門的行業,金額占比超四成,主要投向IT咨詢及服務、軟件系統和半導體制造等細分領域。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是本期唯一錄得交易額增長的行業,占中企海外并購總額比重創歷史新高,達到17%。
接下來該如何破局?安永在調研了超過2000名企業高管后總結稱,2022年跨行業并購將成為中國企業掌舵人的重點關注方向, “重塑企業戰略”似乎成為CEO們之間的默契。
隨著非傳統競爭對手競爭的加劇,技術顛覆和快速數字化轉型加速了創新者進入市場的步伐,從而模糊了行業邊界,觸發了新的行業模式和價值鏈。68%的中國CEO受訪者表示跨行業并購將重塑他們的商業模式,從而幫助公司獲得創新技術、人才和新的生產力。
“預計2022年并購交易市場將繼續聚焦國內,得益于雙循環、產業升級、國企改革等一系列宏觀倡議,企業將繼續重新審視其運營模式與戰略,并需要資金來重新配置業務,進而推動并購交易活動。私募基金整體流動性預計保持高位,交易活動保持強勁。此外,在政府主導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穩投資、穩生產、穩經營。同時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 安永大中華區交易與資本運營主管合伙人衛濱表示。
“企業供應鏈轉變肯定是需要的,因為整個大環境,無論是國際貿易環境的改變還是疫情,對于供應鏈的影響都很多。” 安永-博智隆大中華區主管合伙人關文俊也表示,第一個變化,是企業開始將產品研發和核心生產進行本地化;其次,數字化的程度被逐漸重視,不僅是在傳統的采購、生產上實現數字化,更是將供應鏈與科技結合,做到端對端的數據打通;第三,是對供應商網絡的重新布局和整合。
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困難并不是供應鏈問題的唯一原因:勞動力、原材料價格、零部件及半成品價格一直在持續上漲。因此,超過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供應鏈重組的主要驅動力是降低成本與風險,另有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企業已調整供應商數量來提升供應鏈彈性。
根據《報告》,93%的中國CEO表示他們正在積極地重新配置運營資源與供應鏈,以降低成本和規避風險。過去兩年,疫情給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影響,全球79%受訪CEO表示已經調整或有計劃調整企業供應鏈,以減輕成本壓力與不確定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