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氣度的光伏行業再現百億規模長單。
6月17日晚間,通威股份(600438.SH)發布公告,披露了一份重大銷售合同,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青海高景”)與公司簽訂多晶硅長單銷售合同,預計銷售總額超509億元。
今年3月,隆基綠能(601012.SH)與通威股份簽訂了總金額超440億元的硅料長單。這意味著,在不到3個月時間內,通威股份簽下近1000億元的硅料長單。
鎖量不鎖價的硅料長單簽訂方式,是目前光伏頭部企業保證硅料供應的主要方式,反映了下游需求旺盛,硅料產能瓶頸為產業鏈供應主要瓶頸。
長單不鎖價是因國內光伏企業吃過鎖量鎖價長單的教訓。伴隨明年硅料新增產能逐步釋放,強周期屬性的硅料端將告別高價時代,這不僅會對已簽訂長單的總金額造成浮動,也會令硅料環節盈利呈現內部分化。
通威股份簽訂單筆最大金額硅料長單
根據公告,2022~2026年,青海高景將向通威股份旗下子公司合計采購不低于21.61萬噸硅料,具體訂單價格月議,合同交易總額以最終成交金額為準。
如按照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6月15日公布的國內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26.61萬元/噸(含稅)測算,預計銷售總額509億元以上。
通威股份表示,本合同的簽訂有利于公司多晶硅產品的穩定銷售,符合公司未來經營規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有積極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與通威股份簽訂硅料長單的青海高景,其實是大硅片的“新玩家”,主要開展大尺寸硅片及硅棒研發制造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青海高景成立于2021年,注冊資本10億元。穿透股權結構顯示,廣東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高景太陽能”)為青海高景的實控人,早在2020年,珠海市國資委便與高景太陽能簽署了總投資約170億元的光伏新能源項目投資落地合作協議,協議涉及50GW光伏大硅片項目,分三期建成。目前一、二期已提前滿產。
中下游高頻高速的擴產節奏,是青海高景硅料持續緊缺的主要原因。今年5月31日,高景太陽能與宜賓市政府、敘州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投建年產50GW直拉單晶硅棒和30GW單晶硅拉棒切片項目,總投資金額高達220億元。
近年來,包括通威股份、協鑫、東方希望、大全能源、亞洲希望等硅料龍頭均在擴產。盡管硅料產能年內持續釋放,但由于俄烏局勢等因素導致傳統化石能源價格和終端銷售電價持續飆漲,上半年的硅料價格呈現持續上漲,產業利潤向硅料端傾斜,硅料企業繼續享受“量價齊升”帶來的超額利潤。
一季度,硅料廠商通威股份、大全能源(688303.SH)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513.01%、640.85%。
硅片與相關設備企業尚維持著較高盈利水平,尤其是大尺寸硅片相對緊缺,全年有望延續盈利水平。但組件、逆變器等產業環節的利潤均受到擠壓。
硅料長單體現行業景氣度,但最終金額存浮動
由于光伏終端需求彈性大增且呈現多樣性,中短期新增裝機上限取決于供給瓶頸環節的產能。
“硅料這個環節的價格走勢幾乎成為整個光伏產業鏈價格走勢的錨,是制約裝機增速的主要瓶頸。而硅料本身就有強周期屬性,高價格是相關廠商掙得超額利潤的主要原因。”一位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說。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擁硅為王”,硅料百億長單并不鮮見。但由于鎖量不鎖價的銷售方式,預計訂單總金額不會如數體現到銷售方的利潤表,而會因硅料價格變動存在一定浮動。
鎖量是保障未來數年的供應鏈,不鎖價則是光伏企業防止巨額跌價損失的做法。“過去,光伏企業簽鎖量鎖價訂單吃過虧,特別是硅料端,如果價格處于下行期時,鎖量鎖價會產生較高風險,甚至令企業一夜傾倒。因此,現在大家不愿鎖價,一般這類合同總金額都可能浮動。”接受記者采訪的一位光伏頭部企業高管說。
十多年前,光伏行業曾經上演過“長單鎖價痛”,尚德電力曾支付2億美元分手費,毀約其與美國MEMC公司簽訂的長達十年的硅片協議。
多晶硅價格受需求刺激曾在2006年漲至500美元/公斤,2008年三季度,多晶硅價格從該水平一路暴跌至70~80美元/公斤。持續下跌的價格使得當時簽訂5~10年長單的國內光伏企業持續遭受生產成本與鎖價虧損。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國內多晶硅價格處于近年以來的高位。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6月15日發布的數據,本周國內多晶硅價格維持微漲走勢,其中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6.3萬~27.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6.85萬元/噸。相比之下,2021年6月,多晶硅價格為13.4萬元/噸。再往前看,2021年初,多晶硅價格尚不足7萬元/噸,與當前價格相差懸殊。
年內硅料價格將如何演繹?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硅料供應仍是明確的產業鏈瓶頸環節,需求旺盛是主要因素,疊加受到前期疫情影響,部分設備及訂單延期,以及硅料建設的固定工期等因素。
“其實二季度硅料的新增產能已略超預期。目前來看,還不好判斷下半年的硅料價格,這主要取決于需求,需求與價格是聯動的。其次是組件庫存,如果庫存高,將推動開工意愿下降,硅料采購需求下降,進而形成硅料價格松動。明年才是硅料新增產能集中釋放的年份,有望滿足光伏裝機量350GW。”前述光伏企業高管說。
簽訂鎖量不鎖價的長單,意味著采購方重蹈覆轍引發高額虧損的概率大幅降低。但由于各家硅料廠商啟動擴產的時點不一,未來硅料價格降至合理價位后,逆周期擴產的企業更易取得超額利潤。
第一財經統計顯示,2018~2020年,硅料價格位于相對底部,龍頭企業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啟動擴產。2021年,亦有不少玩家新進入硅料環節,但是獲得合理的利潤是生產及保持擴張的前提。“擴產需高額資本開支,硅料新項目從立項、審批、開工到投產至少需要18個月,再加3到6個月的產能爬坡期。隨著價格走低,部分后來者或面臨在售產品價格低于其現金成本的情形,導致行業清出部分產能,將利好龍頭發展。”前述分析師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