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收入、主營產品銷售額、凈利潤均呈下滑態勢,控股股東股權也陷入糾紛,讓汕頭市超聲儀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汕頭超聲”)的IPO闖關,蒙上了一些不確定性陰影。
深交所近日受理了汕頭超聲的IPO申報材料,這是一家位于廣東省汕頭市的企業,主要從事醫學影像設備、工業無損檢測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2021年,浙江浙商產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產融控股”)與宜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宜華資本”)就后者曾經持有的汕頭市超聲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超聲資管”)的股權打了一場官司,而超聲資管正是汕頭超聲的控股股東。
業績下行
招股書顯示:汕頭超聲此次發行股份數量不低于4045.34萬股,預計融資金額3.11億元,募集資金用于醫用成像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工業無損檢測系統研發項目、便攜式DR系統研發、產業化及市場建設項目、創新基地建設項目,保薦機構為銀河證券。
汕頭超聲的前身超聲研究所原為汕頭超聲電子儀器廠原廠辦研究所,后改為獨立單位,實際控制人為李德來。此前,汕頭超聲已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培育板基礎層掛牌。
招股書顯示:汕頭超聲只有3家股東,分別為超聲資管、汕頭市國資委和德福基金,超聲資管持有汕頭超聲60.38%的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同時也是員工持股平臺。
不僅如此,汕頭超聲的業績也呈下滑之勢。
根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汕頭超聲營業收入分別為3.36億元、3.22億元和2.8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1億元、8006.17萬元和7592.08萬元。
對此,汕頭超聲表示,主要原因為受疫情因素影響,以及在后疫情時代銷售策略調整存在滯后所致。
另外,汕頭超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也在持續萎縮,2019年至2021年分別為8358.57萬元、9821.12萬元和6432.42萬元。
營收與凈利潤的雙下滑,源于主要產品醫用超聲設備的銷售收入下滑。上述期間,該公司醫用超聲設備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36億元、2.06億元、1.75億元。
另外,汕頭超聲醫學影像診斷儀器的產能利用率也處于下行通道。細分產品來看,報告期內,其醫用超聲主機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0.63%、65.46%、58.41%;醫用超聲轉換器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5.81%、61.68%、36.12%;X射線設備的產能利用率65%、60.50%、62%。
在產能利用率尚且不足的情況下,依舊募集資金擴大生產,其必要性值得探討。
研發材料投入下滑明顯
從毛利率來看,報告期內,汕頭超聲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9.17%、64.62%、66.87%,相對來說比較穩定。
汕頭超聲稱,公司毛利率對產品售價、原材料采購成本等因素變化較為敏感;報告期內,若主要產品價格下降1%,則引起主營業務毛利率下降0.31%-0.36%,若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1%,則引起主營業務毛利率下降0.24%-0.27%。
根據招股書披露,汕頭超聲旗下的主力產品醫用超聲設備的銷售單價確實在下滑。
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醫用超聲設備的銷售單價為5.28萬元/套、5萬元/套、4.37萬元/套,在醫用超聲產品中,彩超產品和黑白超產品的銷售單價均呈下滑之勢;而工業超聲設備的銷售單價為1.72萬元/套、1.75萬元/套、1.58萬元/套,也呈下滑之勢。
對此,汕頭超聲解釋稱,2021年醫用超聲設備銷售下降,主要是由于當年原終端客戶中占比較大的私立和公立中的鄉鎮級醫療機構的采購有所下降,導致醫用超聲產品銷售數量有所下滑。
同時,其主要原材料采購成本卻出現上升勢頭,比如,580678超聲專用芯片的價格,從2019年的117.61元/片上升到2021年的127.02元/片;XC367超聲芯片從292.63元/片上升到361.06元/片。
與汕頭超聲醫用超聲影像設備業務比較相近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邁瑞醫療(300760.SZ)、開立醫療(300633.SZ)、祥生醫療(688358.SH)、理邦儀器(300206.SZ)、萬東醫療(600055.SH),與其工業無損檢測業務相近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超聲電子(000823.SZ)和美亞光電(002690.SZ)。
根據Wind數據顯示:這些可比公司雖然業績也存在一定波動,但并未出現業績連年下滑的情況,2019年-2021年的3年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29%、-1%、6%、36%、6%、12%、4%。
此外,在2019年至2021年,汕頭超聲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760.75萬元、4128.01萬元和3855.92萬元,逐年降低,研發費用中,研發材料投入下滑得最為明顯,從2019年的1548.10萬元降至2021年的456.08萬元。
控股股東股權曾卷入糾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汕頭超聲的控股股東超聲資管,曾被卷入一場股權糾紛。
根據裁判文書網上公布的一份民事裁定書,宜華集團與產融控股之間存在借款關系,因宜華集團未能按時歸還借款,產融控股提起訴訟后,經杭州中院調解,宜華集團應支付產融控股借款本金12.8億元,宜華資本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2019年8月9日,產融控股、宜華資本簽訂《股權收益權轉讓協議》、《股權質押合同》,約定宜華資本將其持有的超聲資管17.81%的股權收益權轉讓給產融控股,并將該股權質押給產融控股以擔保上述債務。
但雙方并沒有及時辦理股權質押的手續。由于宜華資本聲稱汕頭超聲有申報上市的計劃,超聲資管作為控股股東,不能有公開信息可查詢到的質押等權利負擔,因此要求質押合同簽署后不能立即辦理標的股權質押手續,而是要等到汕頭超聲上市后15日內再辦理質押手續。
2019年12月15日,產融控股查詢發現,宜華資本將標的股權轉讓給了第三人楊金耀,楊金耀是超聲資管的股東,且楊金耀又在受讓標的股權的不到20天內,將部分股權拆分轉讓給其他人。
產融控股認為,宜華資本和楊金耀共同擔任超聲資管股東長達11年之久,轉移標的股權的行為導致宜華資本的核心財產被惡意轉移,嚴重侵害了產融控股的合法權益,于是將其告上了法庭。
根據汕頭超聲的招股書顯示:楊金耀是其醫用超聲儀器開發團隊技術帶頭人之一。汕頭超聲在報告期內的關聯法人變化中披露了宜華資本是控股股東的原財務投資者,曾間接持有汕頭超聲11.21%的股權,不過,對于這段糾紛并沒有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