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拆!
遠在大洋彼岸的馬斯克或許并不知道,A股券商為“血拼”研報,耗時兩個月拆了一輛特斯拉Model3,以探究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方向,以及產業鏈投資機會。
7月18日,中信證券發布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特斯拉系列研究專題:從拆解Model3看智能電動汽車發展趨勢》研報,報告全文長達94頁,引發業內關注。
中信證券表示,經過兩個月時間,完整拆解了具有標志性意義的Model 3標準續航版,對其車身域、座艙域、駕駛域進行詳細的解讀。目前,一輛特斯拉Model3的補貼后售價約28萬元。
無論券商拆不拆車,汽車智能化發展進程,還是特斯拉產業鏈規模增速,主要取決于技術事實、消費者接受度等多方面。幾份“拆車”研報能提供的,是更全面、獨特的信息,還是高唱個別標的“新噱頭”需要投資者擦亮眼睛。
從比亞迪到特斯拉,券商頻頻拆車
新能源當屬2022年A股市場最熱賽道,尤以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為代表,不少龍頭股股價自4月底以來實現翻番。在這條擁擠的賽道上,券商機構的調研與研究方式也越來越“卷”。
帶著“探究智能化電動汽車發展趨勢”的目的,中信證券研究部TMT和汽車團隊協同多家公司和機構經過了兩個月的時間對一輛特斯拉Model3進行了完整的拆解,并發布了篇幅達94頁的特斯拉系列研究專題報告,其中拆解內容近80頁。
這并不是頭一次券商將拆解汽車作為研究手段。前不久,海通國際動手拆了一輛價值近十萬元的比亞迪,并發布了一份題目為《海通汽車實驗室—比亞迪“元”細化拆解》研究報告,報告長達87頁。
作為券商“一哥”,中信證券不甘示弱,其通過拆解對Model3的域控制器、線束與連接器、電池及電機電控、熱管理、汽車車身等進行了詳細深入地分析。
除了拆車的中信證券與海通國際,國泰君安7月6日發布了長達100頁題為《從特斯拉看汽車智能化趨勢》的研究報告。盡管國泰君安沒有拆車,但這份報告也是以選擇汽車智能化作為切入點,從電子電氣架構、自動駕駛、商業模式等三個角度分析特斯拉的引領作用。
談及完整拆解特斯拉Model3的初衷,中信證券表示,近年來汽車制造業和科技產業結合越來越緊密,迎來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浪潮,希望通過對特斯拉Model3這一智能電動的標桿車型的分析,展現特斯拉作為一家全球頭部汽車企業對汽車智能電動化的思考,以期厘清后續產業發展的可能方向,更好地支持相關決策。
其中,拆解特斯拉Model3的整車、三電拆解分析的合作方是中城康帕斯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座艙域、駕駛域拆解分析的合作方是深圳市奧途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E/E架構及車身域拆解分析的合作方是廣州領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電子元器件分析的合作方是深圳市鈦和巴倫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研報的最后仍繞不過推薦標的。中信證券這份研報的核心觀點是:“我們堅定看好中國智能電動化發展趨勢,持續推薦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德賽西威(002920.SZ)等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標的”。
拆車看智能化,看什么?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汽車業內人士認為,券商頻頻拆車只因智能化是唯一研究方向。
“從能源結構看,汽車制造發展的下一步無非就是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鋰電池已經在消費端得到印證,是未來3-5年乘用車的主流發展方向。氫燃料汽車是車用能源的終極方向,受限于多種技術的可靠性與經濟性,因此在全球范圍尚未得到規模化應用,產業規模化至少還需要5年左右。”某整車廠一級供應商的負責人對記者說。
他指出,汽車智能化肯定是發展趨勢,智能化水平是用戶選購新能源汽車的重要考量因素。“但智能化應用程度取決于技術事實和產品可靠性。關鍵是可靠性,這涉及安全性。由技術問題導致的萬分之一事故概率都是不能接受的,技術事實成熟了才能放開手做智能化,因此,汽車智能化的真實潛力還有待驗證。”他對記者說。
中信證券指出,特斯拉的域控制器思路始終是更為領先的。盡管博世是最早提出域控制器概念的企業之一,也是傳統汽車供應鏈中最核心的供應商之一。但博世的思路仍然受到傳統的模塊化電子架構影響。關系到信息娛樂作用的座艙域方面,中信證券的研報提及,Model 3將T-BOX集成到座艙域控制器,同時采用了Intel的A3950芯片,思路更接近游戲平臺而非手機。
在上述整車廠一級供應商的負責人看來,選擇特斯拉或者比亞迪作為拆解標的,是由于兩家廠商的整體質量品控,更適合作為研究性拆解的車型。
“從電動車的核心角度來說,特斯拉更勝一籌,不論其采用LG化學或是寧德時代的電池,產品是數一數二的。相比國內整車廠,BMS(電池管理系統)本就是特斯拉最具優勢的技術之一。再如車聯網的先進技術、電機控制方面,都是代表特斯拉更高的配套水平。”他說,“比如,拆解看電機電控系統是否自制、技術成色如何,自動駕駛傳感器的配置數量、安置位置等等”。
一直以來,特斯拉的規模和業績帶來的具有高度確定性的大額訂單,能夠促進產業鏈公司收入快速增長。由此,特斯拉的銷量,關系到產業鏈受益程度,進而影響相關廠商股價表現。
Wind數據顯示,特斯拉板塊的A股產業鏈成員數量已有56家,主要集中在電子設備、元器件、汽車零部件等環節。其中,部分廠商已為特斯拉批量供貨,部分僅僅是概念股。今年一季度,這56只股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的中位數分別為19%、10%。有23只股一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