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央行意外降息后,人民幣從6.7附近迅速走貶,離岸人民幣更是一度在周二跌破6.8大關,而在岸人民幣目前也在6.78附近徘徊。
8月15日,離岸人民幣一度大跌近700點、逼近6.82,走出疫情暴發(2020年3月)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天。截至北京時間8月17日19:30,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7974,美元/人民幣報6.7793。某國有大行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元指數仍維持在106以上的高位,而境內流動性異常寬松,近期經濟數據較為疲軟,人民幣難以走強,貶值壓力客觀存在。但如果外貿數據未來仍能維持強勁7月前的強勁態勢,或能對沖這一部分高估,繼續在目前的點位附近橫盤。
中國7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同比增長18%,勝過市場預期的14.8%,保持兩位數增速并續創今年1月以來單月最高增幅。“真金白銀”的支撐也使得人民幣今年以來表現穩健。
人民幣匯率暫時承壓
在本周之前,盡管市場擔憂中國經濟復蘇前景,且地緣政治緊張引發關注,但實則美元對離岸人民幣 3 個月隱含波動率仍維持在6%的低位,美元對離岸人民幣也僅窄幅波動。
不過,本周中國央行的意外降息似乎引發了一波離岸外匯市場拋售。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信貸與社融增量分別少增4010億元與3191億元,反映當前融資需求仍然較弱。社零增速2.7%,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7%,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下行至-6.4%,疫情緩解后國內需求恢復尚不明顯。當時,美元/離岸人民幣從6.7225貶值至6.7445附近。
作為對數據的回應,8月15日,MLF和逆回購利率雙雙下調10BP,中國10年期國債、國開債收益率大幅調控下行,美元/離岸人民幣瞬間跳至6.8163附近,貶值幅度高達近700點,這是近期橫盤后的久違突破。由于考慮到海外正在掀起激進的“加息潮”,早前各界都不認為降息是中國央行可能會考慮的選項。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辛普森(Matt Simpson)對記者表示:“美元/離岸人民幣打破了三角形盤整形態,人民幣后續或仍存在一定壓力。過去幾周里,中國出爐了一批數據,結果不及預期,美中利差也給予人民幣一定壓力。”目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報2.893%,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下跌至2.652%,中美利差倒掛幅度加深。
“我們注意到,離岸人民幣相對在岸人民幣貶值幅度更大。也就是說,投機者似乎傾向于支持美元/離岸人民幣繼續上揚(離岸人民幣貶值)。美元/離岸人民幣在2月啟動強勁上行趨勢,但5月以來持續橫盤,其間一直得到50日移動均線的支持。周一的突破跳升確認了上破對稱三角形,該形態的潛在目標在7附近。”辛普森分析稱。
未來,各界預計中國的貨幣政策仍將維持適度寬松的態勢。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告訴記者,本次政策利率下調后,下周初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相應下行水到渠成。
渣打大中華區和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對記者表示:“MLF降息的目標之一可能是使政策利率與市場利率保持一致,因為市場利率(如DR007和1年期同業存單利率)最近顯著低于各自的參考政策利率(央行逆回購和1年期MLF利率),這削弱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鼓勵了銀行間市場的金融杠桿。”他稱,這也是對7月遠低于預期的經濟數據的回應,工業增加值、零售銷售和固定資產投資均大幅低于預期。
外貿形勢決定匯率走向
2020年疫情暴發后,中國穩定的供應鏈支持中國出口量不斷攀升,人民幣匯率走強,一度逼近6.3附近。從去年上半年開始,眾多機構經濟學家都預測出口動能將放緩,但直至今日,這種預測仍屢屢落空。
即使是在美元大幅走強的背景下,人民幣走勢依舊偏強,尤其是CFETS一籃子貨幣指數。上述交易員也表示,目前境內人民幣流動性尤為寬松,實則匯率存在壓力。但如果后續中國出口依然維持強勁態勢,則能夠緩沖貶值的壓力。
數據顯示,中國5月貿易順差達787.5億美元;6月貿易順差則高達979億美元,7月貿易順差達1013億美元,這是有記錄以來我國月度順差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繼續超預期。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記者稱:“汽車行業,尤其是電動汽車,可能是在第二季度能夠提振中國出口增長的極少數行業之一。中國龐大的汽車產業產能(尤其是電動汽車),擁有更完整的國內供應鏈和價格競爭力,應該會為中國的出口提供一些緩沖,尤其是考慮到在過去一年半里,發達經濟體的乘用車價格通脹非常高。”
不過他近期提及,根據中國八大港口外貿吞吐量同比變化(每10天發布一次數據),8月1~10日的數據從7月21~31日的29.3%、7月的14.7%明顯下降至0.2%。事實上,7月出口產值同比增幅已從6月的15.1%降至9.8%。
解運亮表示,未來貿易形勢仍將是主導人民幣走向的關鍵。在這方面,兩個因素至關重要,一是價格因素變化,二是海外需求變化。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海外漲價潮也推高中國的出口額。
2021年早期出口高增長由數量變動主導,出口數量指數遠高于出口價格指數。2021年3月后二者差距逐漸收窄。今年以來,出口數量指數走弱,低于出口價格指數。盡管5~6月的數量指數有所上揚,顯示出超預期韌性,但整體上看,出口數量指數仍低于出口價格指數。隨著海外央行持續“緊縮”政策,下半年的海外需求可能面臨較大壓力,若8月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PMI繼續下行,景氣度擴張幅度放緩或將繼續給出口數量增速施壓。但是解運亮也告訴記者,短期來看,價格貢獻還有支撐,預計年內出口回落幅度有限。
關注后續美國通脹和利率走向
海外局勢的變化也需要關注。早前美元指數一度突破109,而近期跌至106附近,漲勢趨緩,這也和美國通脹數據疑似見頂、美聯儲加息節奏或放緩的預期有關。
8月10日發布的美國7月通脹數據引爆市場,11個月來首次低于預期(8.7%),同比增速8.5%,上個月為9.1%。這也引發了市場對于美國通脹見頂的預期,9月會議加息75BP的市場隱含波動率已自數據發布前的70%降至25%。美股暴力反彈,美元明顯走弱。
“從現在到美聯儲下次9月會議召開,中間我們還將迎來一份非農就業與CPI報告。但過去一周強勁就業增長疊加下降的通脹,足以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松口氣。如果接下來幾周‘通脹見頂’主題升溫,此次通脹數據或構成年內迄今市場趨勢的重大轉折點。”辛普森告訴記者。
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師羅伯遜對記者稱,單月數據雖不足以表明趨勢,但7月美國CPI同比漲幅從6月的9.1%回落至8.5%,為6月通脹開始其不可阻擋上行之勢以來的最大單月降幅。因此,不難理解市場如釋重負,特別是在8月5日美國就業數據增長意外強勁而導致9月激進加息的可能性上升之后,回落的通脹數據就更加備受關注。
7月14日美元指數達到近 10 年來的峰值。盡管近一個月回落3%,年初以來美元指數仍上漲 7.5%。美元勢頭峰值是否已經過去,這一問題的答案對全球金融環境、美國企業盈利前景和風險資產投資信心均極為關鍵。
羅伯遜稱,當前美元走勢受金融市場風險情緒的驅動較大,受利差因素驅動相對較小。換言之,當投資者全線降低各類資產風險時,美元需求將增大;但當投資者風險偏好再度回升時,他們愿意賣出美元,買入本幣計價資產。若美國通脹峰值已過,且短期內美聯儲加息周期有望暫緩,預計市場對非美元貨幣和其他本幣計價資產的需求將會上升。但究竟未來情況如何演變,市場可能還需耐心等待9月議息會前發布的8月美國CPI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