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高價股、3倍牛股、A股股價“榜眼”“探花”......光伏逆變器板塊已經當仁不讓成為“最紅明星股”集結地。
今年以來,整個A股光伏板塊中,子板塊光伏逆變器的走勢獨樹一幟。截至8月30日,wind光伏逆變器指數年漲幅達26.76%,大幅跑贏A股所有股指,亦遠高于光伏指數年漲幅7.24%。
面對漲勢如虹的光伏逆變器,有券商分析師直呼“看不懂炒作的邏輯”。逆變器龍頭固德威(688390.SH)近日創下股價歷史最高,最高價較年內最低點的累計漲幅超過3倍,總市值超500億,但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逾60%。另一邊,帶著微型逆變器國產替代邏輯的昱能科技(688348.SH)、禾邁股份(688032.SH)在股價迭創新高后,位居A股第二、第三高價股。
資金對光伏逆變器似乎已經形成“極致預期”——投資者,減倉還是加倉?
“牛股遍地”的板塊
光伏逆變器處于光伏副產業鏈,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目前,A股的光伏逆變器企業主要包括固德威、陽光電源(300274.SZ)、昱能科技、禾邁股份、錦浪科技(300763.SZ)、上能電氣(300827.SZ )等。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數據顯示,光伏逆變器板塊共計12只股,年漲幅平均值、中位數分別為45.23%、31.29%。作為對比,整個光伏板塊79只股的年漲跌幅平均值、中位數分別為12.34%、-1.81%。
個股來看,禾邁股份、昱能科技、德業股份(605117.SH)包攬前三名,股價均實現翻番。 “微型逆變器雙雄”禾邁股份和昱能科技是滬深兩市第二和第三高價股,8月29日,兩只股攜手創下歷史新高,分別報1217.99元、726.5元。
其中,禾邁股份是A股僅有的兩只千元股之一,最新股價報1194元,總市值575億,公司也是A股史上最貴新股,每股發行價格為557.8元。
若按照年內最低價與最高價的累計漲幅計算,股價走勢最兇猛的是固德威,其“挖坑式”的上漲節奏令不少投資者頗感意料。
4月份,固德威股價單月重挫50%,股價跌至年內最低的112.68元,主要因一季度業績增收不增利,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86.54%。5月份,隨著新能源行情走強,固德威當月上漲54.53%,次月再漲65.84%,完成填坑。7月~8月,固德威累計漲逾23%,月線四連陽,期間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的462元,較年內最低價累計大漲310%。
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的心臟,作為分布式電源與電網的接口,逆變器性能將直接影響到光伏發電系統的發電效率及運行穩定性。相比光伏硅產業鏈的硅片、電池、組件,光伏逆變器的價格對硅料價格不敏感,供需情形主要取決于下游裝機需求。
伴隨全球光伏裝機規模持續增長,逆變器出口規模迭創新高,或是資金瘋狂追逐光伏逆變器的原因之一。東吳證券研報顯示,7 月逆變器出口金額環增23.0%,超市場預期,月度出口金額再創2020年以來新高。其中,浙江、江蘇地區表現亮眼,7月逆變器出口金額8.78億美元,同增118.0%,環增 23.0%。1~7 月累計出口40.37億美元,累計同增58.5%。
預期透支業績之憂
新能源行情自4月末演繹至今,不少龍頭個股已進入股價回調階段。昨天剛創下歷史新高的禾邁股份,今日“關燈吃面”,股價收跌14%,創歷史最大單日跌幅。
機構是光伏逆變器行情的主推手。以禾邁股份為例,截至二季度末,204家機構有公司股份,占流通股比例46%,最新股東戶數僅2840戶,按照最新總市值575億粗略計算,戶均持股市值2024萬元,大部分A股散戶或是玩不得起。
在某光伏行業高管看來,禾邁股份、昱能科技2只股之所以能夠連創新高,是資金對兩家企業打破寡頭壟斷格局的預期。目前,全球微型逆變器市場格局Enphase一家獨大,以超過7%的出貨量占據全球出貨第一的位置。
“過去國內微型逆變器市場發展較慢,全球份額主要集中在北美,海外巨頭寡頭壟斷。近年,分布式光伏等裝機需求持續增長,單家巨頭難以承接新增需求規模。而國產企業產品相對更具性價比,有望實現國產替代。”前述光伏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上半年,禾邁股份、昱能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61.55%、84.22%,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74.34%、151.58%。也要看的是,凈利潤翻番背后,兩家企業的2021年上半年凈利潤基數較低。
微型逆變器以外,今年以來,固德威、陽光電源等多家傳統逆變器大廠業績增收不增利,主要因芯片短缺、原材料漲價致使的成本壓力。
芯片亦是逆變器核心部件,其中以IGBT為主的半導體器件占逆變器成本約10%。“逆變器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超過90%。近兩年,上游原材料價格、海運價格普漲,另外,此前芯片供應短缺,光伏下游火熱需求加劇了相關芯片短缺,有能力供貨的基本只有英飛凌等海外巨頭。”某光伏行業高管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如此說道。
固德威的股價走勢與半年度業績表現,代表著資金炒作光伏逆變器的極致預期——不足5500萬元利潤撐起了500億市值。
根據財報,1~6月,固德威實現營業收入14.52億元,同比增長33.61%;歸母凈利潤5462萬元,同比減少64.3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4788.33萬元,同比減少66.52%。
分季度看,第二季度,固德威實現營業收入8.03億元,同比增長24.92%,環比第一季度增長23.52%,實現歸母凈利潤0.45億元,同比下降45.63%,環比增長380.24%。由于固德威一季度業績“挖坑”抬升,二季度業績雖有改善但仍難扭轉上半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根據Woodmac和IHS等第三方咨詢公司統計,全球前十大逆變器品牌中,國產品牌獨占六席,分別是陽光電源、固德威、錦浪科技、上能電氣、華為和古瑞瓦特。其中,華為、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和古瑞瓦特等四家國產逆變器企業已經成功占據了2021年全球逆變器出貨量前四的席位。
“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逆變器廠商的成本承壓較大,重點看三四季度出貨能否起量,關鍵是下游需求和原材料供應鏈,但市場給的預期也太高了。”前述光伏高管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