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持續高熱,舊能源不甘示弱。前明星基金經理董承非,近日更是明確喊出”旗幟鮮明“看好火電。
火電板塊走高的動能,從何而來?
煤炭指數(802015)自去年年末達到低點889.86后便一路震蕩上漲,截至8月29日收盤,報收1600.61點;“煤炭一哥”中國神華(601088.SH)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55.79億元,同比增長15%;歸母凈利潤411.44億元,同比增長58.1%。截至8月29日收盤,中國神華報收31.88元/股,2022年以來累計上漲幅度達53.19%。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二季度以來部分基金經理也在加倉煤炭、火電板塊,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經理。比如,中庚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經理丘棟榮,截至二季度末持有廣匯能源(600256.SH)3229.72萬股。
“針對同一天早晚之間不同的用電高峰和發電高峰的錯配問題,只有火電能進行調節,風電和光電都不能調節。”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基金經理助理王晗認為,這導致新能源發電的能力越強,需要為之配套的用來調峰調頻的火電機組也要隨之上升。
基金經理為何加倉“舊能源”?
前公募明星基金經理,現睿郡資產管理合伙人兼首席研究官董承非接受媒體采訪時“旗幟鮮明”地看好火電,他的核心邏輯是“風光接過主體能源的大旗之后,全社會的用電成本也會持續走低。同屬于發電方的火電企業,他們的成本也會走低,未來想賺錢也不會是難事”。
他表示,以往火電股的最大弊端在于收入端確定、但成本端不確定性一直存在。
這意味著,火電企業無法將上游壓力傳遞給下游。舉例來說,即使上游煤價高企,但如果因高溫等原因導致下游用電量激增,火電企業仍得“硬著頭皮”加大采購力度,虧本做買賣,此舉無疑擠壓了火電企業利潤。
但董承非認為,如今的新舊能源格局已然在改變。根據他的計算,風光所帶來的新增發電量已經很接近新增需求量的下限。再配上水電、核電等的新增裝機,將基本滿足國內新增電力需求,無需再過多依賴火電的出力。
由此最近兩年會看到燃煤消費總量見頂。此后火電企業完全可以調低負荷、減少采購來壓制上游的價格,“將會回歸具有穩定盈利能力的公用事業行業”。
二季度一些基金經理在加倉煤炭、火電板塊。
睿遠成長價值基金經理傅鵬博二季度新進晉控煤業(601001.SH)、廣匯能源兩只煤炭板塊個股。
同樣在今年上半年加倉廣匯能源的還有中庚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經理丘棟榮,截至二季度末持有該股3229.72萬股。
通聯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共有30家公募機構持有火電龍頭股國電電力(600795.SH),相較一季度末15家翻了一倍;持股總數也從截至一季度末15.31億股、上升到截至二季度末的15.52億股。
具體而言,主要增持者包括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經理劉曉,二季度將國電電力買成旗下基金國富深化價值混合第五大重倉股。
而中海優質成長混合基金經理許定晴更是將國電電力在二季度買成了基金第二大重倉股。
部分賣方分析師也在建議投資者“擁抱舊能源”。
在通脹主線下,民生證券建議以“舊能源+”思路積極布局。并推薦“舊能源+”組合:作為傳統能源本身的動力煤、油氣,兼具能源網絡基礎建設需求與“能源”載體屬性的工業金屬(鋁、銅)正在體現出民生證券策略前期指出的超預期彈性,能源轉換的電力企業,不應該被忽視,看好解決老能源的空間錯配(油運)。
首創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舊能源有新格局,全球煤炭價格中樞上漲。一方面,“俄烏沖突”煤炭成為搶手貨,供需關系轉變2022年缺口顯現。另一方面,地緣政治、供需區域錯配不斷沖擊煤炭貿易格局。此外,同等發熱量下,煤炭價格相較天然氣和石油更為低廉,煤炭性價比優勢凸顯,存量博弈之下煤炭價格高位可期。
“舊能源”獨特優勢何在
至少目前而言,風電、光伏等發電手段仍難言“代替”火力發電。
根據中電聯報告,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總發電量3.9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7%。其中火電發電量2.72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9%,但仍占總發電量的68.7%。
換言之,目前而言火力發電仍舊是“主力軍”。
而且相較于“新能源”,火電有著“不可替代性”。
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基金經理助理王晗表示,針對同一天早晚之間不同的用電高峰和發電高峰的錯配問題,只有火電能進行調節,風電和光電都不能調節。這導致新能源發電的能力越強,需要為之配套的用來調峰調頻的火電機組也要隨之上升。
富國基金表示,近期以煤炭為代表的舊能源能夠如此風生水起,離不開其背后旺盛的需求驅動。
“以近期四川限電舉例,四川是水電大省,往年在6-10月的豐水期,四川人民甚至能收到國家電網的電費返還,意思是鼓勵大家在豐水期間多用電。”富國基金表示。
但在今年,持續高溫之下,四川的水電站也扛不住了,水位連續下降,無電可發。而四川的火電廠已經被關停得差不多了,也沒法頂上空缺,就出現了缺電現象。
在此種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新能源暴露出了最大的缺點——“不穩定”,反觀火力發電比如煤電就凸顯了其穩定輸出的優勢。所以舊能源的主力地位短時間內還是難以撼動的。
同時,過去兩年,我國煤炭整體需求向好,但供給端增幅不大,處于供小于求的狀態,煤價因此大幅上漲。今年在政策面上,也能看出國家對煤炭安全保供的重視。
當然,火電企業當前仍面臨著煤價高企能難題。
具體而言,2022年上半年,華能國際實現營業利潤-43.9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67.4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0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67.60%;利潤同比下降,主要由于燃料價格同比大幅上漲影響公司燃料成本增加。
該公司上半年原煤采購綜合價為840.27元/噸,同比上漲41.20%。境內火電廠售電單位燃料成本為376.70元/兆瓦時,同比上漲50.49%。
華能國際不是唯一因煤價高企而影響利潤的公司,建投能源(000600.SZ)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59億元。
公司表示,“社會用電量增速放緩,疊加煤炭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火電行業經營仍面臨巨大壓力”。
與此同時,上游煤炭企業,則因煤炭價格上漲導致利潤飆升。
舉例而言,以煤炭上游開采為主的兗礦能源(600188.SH),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02.85億元,同比增長53.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0.37億元,同比增長198.54%。
資深全球宏觀交易員袁玉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全球減碳大躍進的背景下,他同時看好舊能源和新能源。都是對碳的重新定價。實際對舊能源征收碳稅,補貼給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