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上市豬企半年合計虧損187億元,但部分上市豬企也在扭虧為盈,隨著半年報陸續披露,生豬養殖行業上半年的經營表現也完整呈現。
神農集團8月30日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凈利潤虧損1.23億元,同比下降133.73%。去年同期規模凈利潤為3.64億元。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26%。
截至目前,A股共有十家生豬養殖上市公司。其中,2021年5月上市的神農集團,是最后披露半年報的上市豬企。豬價觸底回升,該公司雖然上半年整體虧損,但二季度已經扭虧。
隨著國內市場豬肉價格的起起落落,生豬養殖行業正在經歷變局。一方面,生豬養殖行業內受宏觀價格調控,外受進口豬肉沖擊;但另一方面,生豬行業需求端穩定,屬于長期行業;一方面,原材料漲價、疫情等諸多原因使得豬價周期明顯,行業震蕩劇烈,另一方面,豬周期淘汰了小型養殖戶,生豬養殖規模化趨勢明顯,這有望燙平波動劇烈的豬周期,迎來新的產業生態。
二季度扭虧
6月份以來,豬價已回漲至行業成本線上方。其中二季度實現扭虧的豬企,包括溫氏股份、巨星農牧、羅牛山和神農集團。神農集團二季度也實現了2700余萬元的凈利潤。
半年報顯示,神農集團今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44.31萬頭,同比增長38.6%,生豬出欄的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與大型豬企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相比,每公斤養殖成本位于中間區間。目前,溫氏股份生豬養殖綜合成本在16.8元/公斤,牧原股份在15.5元/公斤左右。
2021年5月,神農集團在滬市IPO,凈募資金21億元。8月上旬,募投項目之一包括建設募投項目之一——陸良年產50萬噸豬業營養工廠暨生物安全管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該項目總投資額2億元建立,,滿產產能為60萬噸/年。
這是神農集團在云南省內投資建設的第五個飼料廠,滿產后能為120萬頭生豬提供飼料。
目前,神農集團在云南和廣西地區投產6個飼料廠區,在建2個,現有產能年產量超過100萬噸,飼料消化渠道有自供和外銷。數據顯示,神農集團生產的飼料外銷比例40%左右。
神農集團所在的云南省是種豬和商品豬大省。記者從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獲得的數據顯示,2021年,云南全省生豬存欄是3,320萬頭,出欄4,192萬頭,分別位居全國第四位和第五位,留存欄871萬頭,出欄345萬頭,分別位居全國的第一和第二位。
未來合作養殖比例要擴大
目前,A股市場豬企有兩種養殖模式:以牧原股份為代表的自繁自養,和溫氏股份為代表的公司+農戶的兩種模式。
與牧原股份不同,自繁自養并非神農集團的發展方向。數據顯示,神農集團的農戶合作養殖的商品豬出欄量絕對數額和占比,在逐年攀升。
目前,神農集團自繁自養和公司+現代化專業農戶兩種養殖模式出欄量各占50%左右。神農集團董事長何祖訓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未來后者出欄量可能占比要達到三分之二。
在何祖訓看來,一味擴大自繁自養并不合算。“靠完全的自繁自養進行擴張,(企業)土地、勞動力集中的資源太有限。實際上,我們擴大農戶合作養殖規模后,有的農戶三年時間賺了2000多萬元。”
何祖訓稱,神農集團選擇的農戶并非一般農戶,而是“現代化專業農戶”,“更接近于家庭農場”,養殖規模至少要求在2000頭以上,每個農場需要配合自動飼喂系統、自動飲水系統、自動環境控制系統以及凈水設備,核心種豬場和擴繁種豬場,還需要配備空氣過濾系統,以保證豬只的防疫要求、品控質量。
神農集團2022年預計出欄生豬90到100萬頭,目前是云南省本地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