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再吹穩經濟暖風。據中國政府網,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政策措施,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助力經濟穩增長,資本市場改革動作頻頻。具體體現在科學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掛牌融資,依法依規推進符合條件的平臺企業赴境外上市等多方面。
第一財經從證監會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滬深交易所IPO公司178家,合計融資3462.42億元,再融資公司218家,合計融資4181.43億元,有效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記者表示,我國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的融資平臺、規范平臺和激勵平臺,資本市場的全面注冊制將有序有效推進。下一步,將繼續推動北交所和新三板市場發展,推動企業境外上市,提升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租賃REITs等產品的發行力度。
“資本市場是助推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重要杠桿和支點。”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記者,資本市場呈現穩定運行態勢,是市場日益成熟的體現。尤其在疫情發生以來,資本市場整體穩定,市場承受能力正在增強。
在支持經濟復蘇和轉型升級方面,董登新認為,資本市場可通過強化IPO、并購等多個途徑展開。例如,北交所正在成為支撐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發展的新通道、新橋梁。
整體來看,近期,資本市場相關工作取得進展,具體體現在四方面。
第一,科學合理把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資常態化。
具體舉措包括:穩步推進股票發行全面注冊制改革,繼續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繼續優化企業首發上市和再融資的審核注冊機制和流程,進一步提升審核注冊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
第二,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掛牌融資。例如,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企業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掛牌融資的支持力度。數據顯示,全國股轉公司落實減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企業相關費用政策,總計減免19家公司掛牌初費123萬,年費22.33萬元。
第三,支持中概股企業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規推進符合條件的平臺企業赴境外上市。
具體舉措包括:抓緊推進完善境外上市監管制度的相關工作,推動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監管與行業監管形成合力,為企業境外上市提供更加穩定、可預期的政策和制度環境,促進平合經濟、科技企業規范健康發展。
第四,督促交易所債券市場各基礎設施全面梳理收費項目,對民營企業債券融資交易費用能免盡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