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假期后,A股市場將正式開啟今年的第四季度行情。在三季度出現一定調整之后,A股市場在四季度是否將迎來機會,哪些領域更有投資價值?
回顧今年以來的A股走勢,前4個月市場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急跌,4月底至7月初迎來底部之后的第一波上漲,7月5日至9月30日處于休整狀態。截至9月30日,全部A股PE(TTM,下同)為16.2倍(4月29日為15.99倍),而滬深300、上證50的PE已低于4月底的水平。
10月8日,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團隊發布研報稱,從股市牛熊周期來看,A股自2021年2月份開始的大調整時空已經比較顯著,當前市場估值與今年4月底接近,已經回到歷史市場大底時的估值水平,投資者倉位、交易熱度也均降至歷史中低位。大趨勢上,4月27日反轉底仍然扎實;小趨勢上,有望迎來年內第二波機會。
“從歷史規律看我們認為年內可能還會有一次投資機會,未來行情上漲的催化劑可能是穩增長、保交樓政策的落地見效。隨著穩增長、保交樓政策逐漸落地,或將推動宏觀經濟持續修復,宏觀經濟的改善也將推動企業盈利的回升,股市有望迎來年內的第二波機會。”荀玉根團隊稱。
華西證券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也認為,國慶節后A股將在震蕩中孕育機會,關注后續三因素邊際變化:一是待美聯儲加息預期緩和,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外資流出的影響將減弱,中長期外資增配A股的趨勢仍在;二是近期多部委出臺穩地產政策,鄭州保交樓取得階段性成果,關注國內房地產銷售邊際變化;三是國內疫情形勢的發展和防疫政策的優化。
那么,在四季度的A股行情中,哪些方向值得重點關注?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團隊從市場風格角度分析稱,2021年以來,A股風格整體呈現“市值下沉,小市值占優”的特征。2022年4月以來,A股小盤行情再度占優——相較于大盤龍頭股,小盤股的主要特征是靈活、彈性、對增量資金的要求更小,在今年寬貨幣、弱信用、信用利差收斂的市場背景下更為占優。但隨著小盤行情的持續演繹,參考估值、股債回報率等“賠率”指標有所失衡。9月份市場風格趨向均衡。
“在市場風格均衡的過程中,可重視優質央企的配置良機。A股央企以行業巨頭為主,具備市值大、估值低、高股息、業績更穩定等特征,是A股盈利增長的權重‘穩定器’,將在四季度市場波動及風格收斂的過程中凸顯配置‘性價比’。”戴康團隊認為。
在他們看來,一方面,央企具有低估值、高分紅、現金流充沛、盈利穩定性的優勢;另一方面,中國央企將引領“高周轉率”的大眾制造升級方向,即:國內消費品“進口替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建鏈產能擴張。另外,得益于2016~2017年的“供給側改革”以及2018年以來的“供給收縮常態化”政策,國企/央企傳統周期行業的盈利能力持續高位/杠桿率明顯回落,具備低碳轉型“再加杠桿”的動能。同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國企改革能夠助力“低碳轉型”邏輯。
“8月以來,我們一貫認為均衡配置是A股投資的主方向,作為中國經濟核心的央企是最重要的價值板塊,其投資價值長期被市場所忽視,估值處于洼地。當下,無論是對經濟的重要性還是二級市場的投資價值,央企值得重點布局。”東方證券也發布研報稱。
東方證券的主要邏輯在于,國家全面提升對以央企為主的國有資本的支持;央企高度重視社會責任,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央企貢獻穩定稅收、今年營收和利潤增速表現突出;央企的ROE優于全部上市公司;以央企的營收、盈利增速來考量,無論是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都處在低位。
在投資建議方面,東方證券認為,央企四大投資方向值得重視,分別為國家安全、穩增長、經濟轉型和高端制造。
截至9月30日,A股市場共有央企430家,其中總市值千億以上的公司44家,500億~1000億市值的公司31家。行業分布來看,央企主要集中在公用事業、交運、建筑、石油石化、建材等周期行業,以及非銀、銀行、地產等大金融行業,也涵蓋了軍工、電力設備、機械設備等制造企業。
也有券商策略分析師認為,四季度風格可能仍然指向以國產化替代為代表方向的中小盤。而四季度行情往往是對轉年預期高景氣方向的預演。展望明年,地緣政治格局日趨復雜,獨立自主或成為政策的重要發力點,國產化替代有望持續獲得政策傾斜,成為全年景氣預期最強和資金可能追逐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