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證監會日前發布消息稱,進一步降低交易所債券市場交易成本,對民營企業債券融資交易費用應免盡免。此舉旨在充分發揮債券市場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預計年均減免金額達1.6億元。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關鍵。其中,有效激發民營企業投資活力,發揮其在穩投資、穩就業、穩增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著力點之一。整體看,民營企業投融資仍是薄弱環節。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是服務實體經濟融資的重要場所。債市支持民企融資發展,意義重大。
截至今年5月末,我國債券市場總規模達13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規模為32萬億元,是實體經濟融資第二大渠道。相對于股票融資,債券融資具有成本較低、可利用財務杠桿、保障公司控制權等諸多優點,在國際資本市場更受企業青睞。我國債市實行注冊制,發債周期縮短,融資成本下降,直接融資功能更強。
債券市場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除了免除交易費用、降融資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突出市場化原則,精準對接民企融資需求。比如,針對科技型企業資產規模小、風險定價難度大的問題,推出科創債,優先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民營企業發債;再如,針對民企債發行難等問題,發揮市場化增信作用,鼓勵創設信用保護工具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提供增信支持。
除了融資端,還有投資端。債券市場既要大力支持優質的、短期有困難的民企挺過難關,又要保護投資者權益,重視風險監測。換言之,債券市場支持民營經濟,不僅要“扶持”,也要“防范”。一方面要在信用體系改革、對沖工具、操作性問題等“痛點”領域大膽創新和優化,切實為優質民企融資“拓渠道、增需求”;另一方面,要以過去的教訓為鑒,加強債券市場法治建設,加強監管協同,強化風險防控。
比如,按照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強化準入管理,完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加強對市場異常交易情況、違約風險、整體杠桿率的跟蹤監測和信息共享,促進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強化信息披露監管,提升信用評級質量,促進風險揭示和風險定價等。如此,才能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做到精準發力。
對于參與債市融資的民企來講,需不斷加強公司治理,提高經營質量,依法依規進行信息披露,不能盲目擴大杠桿,做到“知敬畏、守底線、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