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三周年臨近,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三年限售期的首發前股份迎來解禁。
7月15日晚間,首批公司齊發公告,9家公司股東明確表達了當前持有的信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其中,4家公司控股股東自愿不解禁并延長鎖定期6個月;1家公司共同控股股東中最大股東自愿不解禁并延長鎖定期12個月;3家公司控股股東、1家公司第三大股東承諾在股份解禁后6個月內不減持股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限售解禁后的減持壓力往往是市場擔憂的核心問題,不過,解禁并不意味著一定減持。
“對于此次解禁的首批公司控股股東、大股東而言,減持需要綜合考慮維護控制權、維護公司股價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并非單純追求收益。另一方面,即使相關股東確需減持,其節奏也受到減持規則的調控。”有機構人士指出。
關鍵股東延長鎖定
從前述發布公告的企業來看,9家首批科創板公司的控股股東、實控人、大股東明確延長鎖定期和承諾不減持的股份對應市值達到808億元,占7月22日當天首批25家公司理論解禁市值超四成。
上述股東在公告中明確表示,基于對行業前景和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同時為了促進公司長期穩定發展,增強廣大投資者的信心,一段時期內不減持公司股票。
其中,中國通號(688009.SH)、容百科技(688005.SH)、心脈醫療(688016.SH)、虹軟科技(688088.SH)、新光光電(688011.SH)5家公司股東延長股份鎖定期,華興源創(688001.SH)、天宜上佳(688033.SH)、嘉元科技(688388.SH)、交控科技(688015.SH)4家公司股東承諾在股份解禁后不減持。另外,天準科技(688003.SH)的實際控制人因前期增持股份,此次限售股解禁后在11月17日前不減持。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在上市之后業績穩健增長,2021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28.06億元,同比增長21%,平均增幅為43%;歸母凈利潤106.13億元,同比增長12%,平均增幅為29%。相比于2019年上市當年,容百科技等7家公司凈利潤增長超過100%。
減持影響有限
那么,實際減持量會有多大?
經初步測算,科創板此次解禁股東三個月內集中競價方式最大可減持股份市值僅占科創板總流通市值的不足2%,影響程度相對有限。
根據減持新規,持有首發前股份的股東、大股東以及董監高等主體的減持比例、減持時間都受到嚴格約束。例如,90日內集中競價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大宗交易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2%;大股東、董監高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還應當提前15個交易日進行預披露,至今尚未有解禁股東發布相關減持計劃。
“因此從股份解禁到開始減持再到產生市場影響存在明顯的時間差,影響程度也更為平滑。”一位業內人士認為。
此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此次解禁的科創板公司中,近半數公司控股股東同時兼任公司董監高,其每年減持上限不得超過其持股量的25%,同時還要遵守窗口期、短線等諸多要求,在減持額度、減持窗口方面受到更為嚴格的制約。
“客觀上看,減持是股東固有權利,是上市前老股東合理合法的退出方式,依法合規進行的減持行為是正常市場行為,并且受到減持比例、受讓方限售期等規則約束。而真正受到市場詬病的主要是違法違規減持、重要股東特別是控股股東‘清倉式’減持、短期大量賣出的‘脈沖式’減持。”前述業內人士說。
“而從此次首批公司解禁情況來看,已有多家公司股東主動延長鎖定期、承諾一定期間不減持。同時,股份減持行為目前處在監管高壓嚴管之下,違規行為較為少見,一旦發生也會受到嚴厲的監管,這一因素會進一步化解減持對市場的沖擊。”該人士說。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還創設了A股獨有的詢價轉讓減持制度,在不沖擊二級市場的情況下,為首發前股東提供更加便捷和市場化的退出渠道。自2020年7月推出以來,已有18家公司24批股東實施了詢價轉讓,成交金額約132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多家科創板公司正在密切對接詢價轉讓的工作事宜,或將成為常用的減持方式之一。
吸引更多長線資金參與
對于以專業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科創板而言,解禁行為已有相當多的經驗和積累,市場已早有預期。
有機構人士認為,從中長期看,隨著限售股大量解禁,流通股數量的增加有望進一步提升科創板交易活躍度。當前科創板流通股占比明顯低于主板與創業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易活躍度,但隨著首發股東限售股迎來解禁,流通股數量有望大幅增加。與此同時,限售股大量解禁也有望提升機構投資者增配意愿,進一步打開增配科創板的空間。當前公募基金與陸股通對科創板仍屬低配,而流通股本偏低或是影響機構投資者增配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啟堯分析稱,以公募基金為例,2022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對科創板個股的重倉順序與流通股本及流通市值大小基本呈正相關關系。更多籌碼進入流通,將為機構投資者入場提供更好的市場交易條件,也將進一步打開增配科創板的空間。
亦有機構投資者表示,隨著科創板股份解禁、相關個股流通性提高,科創板整體流動性將得到進一步改善,為機構投資者等長線資金進入創造良好的條件。長線資金的“加持”,則會進一步緩沖解禁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7月15日晚上交所發布科創板做市交易業務實施細則和配套業務指南,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將有助于提升科創板流動性、平抑市場波動、增強市場韌性,更好推進科創板的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