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澤平團隊
7月CPI同比上漲2.7%,預期2.9%,前值2.5%;7月PPI同比上漲4.2%,預期4.7%,前值6.1%。
1 CPI溫和通脹,PPI繼續回落:穩增長應優先于防通脹
(相關資料圖)
面對經濟復蘇基礎不牢和通脹預期抬頭的局面,穩增長還是防通脹,宏觀政策存在兩難抉擇。我們認為:經濟正處于復蘇早期;通脹溫和,尚不構成政策掣肘;經濟增長基礎不牢,需空中加油,穩增長應優先于防通脹。
在經濟復蘇初期,預期不穩、信心不足,必須要進行空中加油,過早轉向將會二次探底,不得不再轟油門,這是我們20年來專注于實戰經濟學研究的基本發現。那些擔心現在經濟過熱、建議政策應該轉向收緊的觀點,屬于盲目樂觀,應多接地氣,心中想著民生。影響力越大,責任越大。
因此,政策要繼續加大力度,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鞏固經濟復蘇的勢頭,穩增長是當前首要任務,空中加油,不進則退,信心比黃金重要。
同時,要避免貨幣超發和大水漫灌,防止未來的通脹風險。事實上,當前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不是寬貨幣,而是寬信用,狹義貨幣已經相當寬松,甚至出現“堰塞湖”現象,資金堆積在銀行體系內,并沒有流入實體經濟,主因是房地產、地方基建、民營投資等寬信用渠道受阻,因此,未來政策的重點是寬信用,這需要發力穩樓市、增加地方政策性金融工具、激發民營經濟信心。
7月CPI同比上漲2.7%,低于預期,豬周期是主要拉動因素;PPI延續下行,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壓力。關注反映終端需求的核心CPI,7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處于較低水平。未對貨幣政策造成掣肘。
7月PMI和高頻數據反映經濟復蘇基礎不牢。非制造業PMI維持景氣擴張,與CPI服務業分項環比提升相印證;但制造業PMI回落至景氣收縮,房地產銷售環比再度回落,消費仍需發力,就業和市場主體仍需呵護,停貸、村鎮銀行等金融風險需要化解。
具體來看,7月物價形勢呈現以下特點:
1)7月CPI同比上漲2.7%,漲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5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同比6.3%,漲幅繼續擴大,影響CPI上漲約1.12個百分點,主因鮮菜、豬肉等價格上漲;非食品項價格同比漲幅回落,影響CPI上漲約1.56個百分點,主因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傳導至國內疊加保供穩價政策。
2)7月豬肉價格同比轉負為正。7月豬價同比20.2%,較上月回升26.2個百分點。2021年11月至今,豬價進入“W”筑底階段,2022年4月為第二次筑底。我們判斷,從3-4年一輪的豬周期看,當前或已進入新一輪豬周期的筑底上行期,這與產能去化時間規律相印證。預計未來價格溫和上漲,但不具備快速大幅上行的條件,主因產能去化程度不深、且處于歷史相對高位,疊加保供穩價措施出臺,未來漲幅取決于產能去化程度。
3)7月PPI環比、同比繼續回落,大宗傳導效應疊加保供穩價見成效。PPI7月同比上漲4.2%,漲幅比上月回落1.9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3個百分點。在7月份PPI4.2%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3.2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0個百分點。
4)7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7月CRB綜合、工業、金屬現貨指數月漲跌幅分別-2.4%、-1.4%、-2.6%;其中ICE布油漲跌幅-4.6%,LME銅漲跌幅-4.0%;COBT大豆、小麥、玉米漲幅1.1%、-8.2%和-0.4%;倫敦金漲跌幅-2.3%。
5)PPI回落有利于降低企業的成本,CPI回升反映終端需求改善。前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推漲上游原材料價格,而PPI向CPI傳導不暢,企業利潤受到損害。當前PPI和CPI剪刀差收窄有利于企業利潤改善。企業困境反轉。
2 豬周期進入新一輪筑底上行期
2021年11月至今,豬價進入“W”筑底階段,邊際企穩。2022年4月為第二次筑底,全國豬肉均價從4月低點17.83元/千克漲到8月9日28.89元/千克,漲幅62.0%;7月豬價一度觸及30.51元/千克,漲幅最高達71.1%。7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20.2%,由負轉正,較上月大幅回升26.2個百分點。環比豬肉價格上漲25.6%,產能去化效應逐步顯現。
產能已進入去化階段。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分別自2021年6月和2022年12月拐點下行、但處于歷史相對高位。一方面,根據豬周期的時間規律,能繁母豬傳導至豬價需要10個月左右,與今年4月豬肉價格二次探底相互印證。能繁母豬存欄從2021年6月高點4564萬頭降至2022年6月4277萬頭,6月同比-6.3%。生豬存欄從2021年12月4.5億頭降至2022年6月4.3億頭,6月同比-1.9%。另一方面,拉長時間跨度看,近兩年生豬出欄量快速恢復,反映產能處于歷史高位水平。2018年以前我國每年累計生豬出欄量接近7億頭左右,在非洲豬瘟影響下,2019、2020兩年生豬累計出欄分別僅5.4億、5.2億頭,出欄缺口約達2億頭。2021年生豬出欄恢復至6.7億頭,年度出欄缺口得到大幅緩和。
未來一段時間,生豬價格主要觀察以下三個關鍵變量:
一是,產能加速去化預期。當前生豬產能絕對量位于歷史高位;生豬存欄絕對值和能繁母豬存欄絕對值都在歷史高位附近。目前生豬存欄約4.3億頭(6月底),能繁母豬存欄約4277萬頭(6月底),仍接近上輪豬周期2014-2015年存欄高點。
從歷史豬周期看,2014年和2018年開始的兩輪豬周期都是經歷了2-3個季度的快速產能下降才開啟價格大幅上行。其中能繁母豬產能的同比降幅連續多個月維持在-20%以上,產能快速去化,也給豬價上行創造了空間。
二是,豬糧比價。當前豬糧比雖有回升,但仍處低位或壓制產能擴張意愿。2021年6月豬糧比跌破5,進入一級預警區間。隨后低位震蕩,最低達到3.93(2021年10月)。截至2022年8月5日,豬糧比7.65,較低位回升,未來豬價或開啟溫和上漲。
三是,大企業利潤、生豬銷售數量等。牧原股份、新希望、溫氏股份等大型企業由于其本身存在的批量化科技養殖優勢,在豬周期中有更強的生存能力,近年來生豬養殖行業的行業集中度較上一輪有所提升,據農業部數據,2021年生豬養殖規模化率達60%。7月,新希望銷售生豬94.23萬頭,同比48.44%,環比-3.77%;溫氏股份銷售肉豬132.43萬頭,同比3.58%,環比7.49%;牧原股份銷售生豬459.4萬頭,同比52.57%,環比-12.98%。
我們判斷,2022年4月豬周期二次筑底,當前或已進入新一輪豬周期的筑底上行期,這與產能去化時間規律相印證。但當前價格快速大幅上行的條件并不充分,產能去化程度不深、且處于歷史相對高位,疊加保供穩價措施出臺,未來漲幅取決于產能去化程度。
3 CPI:同比2.7%,食品項繼續上升
CPI同比漲幅擴大,環比上漲。7月CPI同比上漲2.7%,漲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環比較上月上漲0.5個百分點。在7月份CPI2.7%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9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8個百分點。7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漲幅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非食品項價格同比漲幅較上月回落。
非食品同比漲1.9%,漲幅較上月回落0.6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56個百分點,主要是受到國際原油價格下滑、通脹在消費部門傳導、暑期出行需求增多影響:
一是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國內油價邊際回落。7月汽油、柴油價格分別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環比下降3.4%和3.6%,同比分別上漲24.6%和26.7%,較6月分別回落8.8、9.6個百分點。
二是通脹在消費部門傳導。八大類消費品價格同比均上漲。交通通信、食品煙酒、教育文化娛樂和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上漲6.1%、4.7%、1.5%、1.4%。
三是暑期出行需求增加。從環比看,飛機票、賓館住宿、交通工具租賃費和旅游價格分別上漲6.1%、5.0%、4.3%和3.5%。
食品項價格同比上升,豬價同比由負轉正。
食品項同比上漲6.3%,漲幅較上月擴大3.4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12個百分點。本月食品項價格變動結構主要是受以下兩方面影響:
一是豬價同比上升。7月豬肉價格同比上升20.2%,首次由負轉正,較上月大幅回升26.2個百分點。生豬產能逐步調整,預期后續豬價將觸底回升,但不具備大幅上漲條件。
二是部分食品價格邊際回落,但受去年低基數影響同比仍上漲,鮮菜價格因季節因素擴大漲幅。從環比看,鮮菜價格上漲10.3%,較上月回升19.5個百分點,主因夏季高溫影響供給。蛋類、鮮果和水產品價格環比分別變動0.3%、-3.8%、0.5%;從同比看,鮮菜、蛋類、鮮果、糧食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2.9%、5.9%、16.9%、3.4%,漲幅較上月分別變化9.2、-0.6、-2.1、0.2個百分點。
4 PPI:同比持續回落,環比下降
PPI同比繼續回落,環比下降。本月PPI同比上漲4.2%,漲幅比上月繼續回落1.9個百分點;環比較上月下降1.3%。購進價格同比上漲6.5%,環比下降0.9%。
購進價格看,多類原料價格邊際回落。7月燃料動力類、有色金屬材料電線類、化工原料類環比分別為-0.2%、-4.5%、-1.1%,較上月分別下降1.3、3.5、1.8個百分點。
出廠價格看,保供穩價見成效。7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同比20.7%,漲幅回落10.7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同比43.9%,回落10.5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1.9%,回落6.3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28.6%,回落6.1個百分點;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擴大,或與輸入性通脹有關。農副食品加工業同比6.8%,漲幅擴大1.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