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隨著以5G、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正不斷激發著數字經濟的內生活力,以及在“雙碳”目標下,能源轉型勢在必行,新能源將作為未來主要的能源形式,推動相關產業尤其是低壓電器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并給本土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近日,定位“智慧電氣解決方案專家”的本土低壓電器巨頭良信董事長任思龍在接受藍鯨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在“雙碳”未來和數字化的新形勢下,低壓電器必將迎來新的變革,并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一千億,這也是為何我們必須搶抓時代機遇,謀定“兩智一新”(配電智能化、人居智慧化和新能源電氣技術)戰略的主要原因。可以預見,在這一趨勢下,國產替代和低壓電器出海將成為趨勢。
7月29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光伏發電建設運行情況,其中,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30.88GW,集中式光伏電站11.22GW,分布式光伏19.65GW。戶用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8.91GW,同比增長51.5%。無論是光伏還是風電,都離不開低壓電器設備的控制,這也給低壓電器行業帶來變革和機遇。
“此前我們主要是火力發電,對低壓電器的發電用途主要集中在火力發電廠。現在,風電、光伏、儲能、充電樁……都需要用到低壓電器,對于低壓電器的元件需求量遠遠大于煤電發電的時候。同時,對于產品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比如要求更加小型化、更高可靠性、更具智能化等。需求的變化也讓低壓電器的產品迭代從原來10-15年提高到了3-5年,以及整個系統成本面臨更大壓力,因為要和化石能源去比拼每一度電的成本。而作為入行才23年的良信能夠后來居上靠的就是把握住新能源發電需求。例如目前我們在直流充電樁市占率已經第一。”任思龍表示。
隨著新能源產業數字化趨勢的不斷加深,智能化低壓電器產品的需求也將會隨著產業的發展而出現爆發式增長。“今年,我國低壓電器市場規模將邁入千億大關,而國產替代、產品出海也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任思龍表示。
根據《2022年中國低壓電器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我國低壓電器規模從2017年64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862億元,預計2022年我國低壓電器市場規模將達到985億元。未來我國低壓電器國產替代趨勢將更加明顯,低壓電器市場集中度提高。
目前我國低壓電器市場外資占據重要市場地位,施耐德、ABB、西門子等外資三巨頭占據了較大市場份額。“未來我們就是瞄準這三大品牌去實現國產替代。”任思龍表示。但國產品牌的優勢在哪里?他補充道:“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良信作為B端市場和高端市場的領先品牌,已經探索出了數字能源發展的全新路徑,在配電智能化、人居智慧化和新能源電氣技術等領域積極布局,進一步提升客戶用電管理效率,降低運維成本,以領先對手更好的客戶服務、更快的響應速度,良信將實現本土差異化競爭優勢下的跨越式增長。”
此外,本土企業憑借技術和成本、服務優勢,在海外市場也在加速攻城略地。在任思龍看來,海外市場需求更大,“我們目前海外銷售幾乎每年翻倍,價格也更好。因此,我們下一步重點布局的就是海外市場。目前我們投資22.5億的海鹽工廠投產,在一般情況下產能能夠達到100億,不僅能夠滿足未來數年內國內市場需求的增長,還可以出海提供產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