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平安半年報正式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853.40億元,同比增長4.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2.73億元,同比增長3.9%。與此同時,中國平安持續提升股東回報,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92元,同比增長4.5%。
充滿不確定性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各項財務指標穩健增長來之不易。而備受市場矚目的壽險改革,更在綜合金融和醫療健康生態圈的加持下構建出新的增長曲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平安壽險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6.9%,13個月保單繼續率同比上升4.1個百分點;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營運利潤589.93億元,同比增長17.4%。
(資料圖片)
左手是綜合金融模式帶來龐大客群、產生巨大協同,讓平安在復雜形勢下依然穩定性十足,為壽險改革奠定底氣;右手是成熟的醫療生態圈合縱連橫,與金融主業深度鏈接,以需求為驅動,為壽險改革探索創新模式提供沃土。
兩者合力產生的可觀效益給平安灌注了莫大信心。“目前壽險改革進展符合預期,循序漸進地實現高質量發展,對全年業績達成有信心?!逼桨布瘓F聯席CEO陳心穎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01.綜合金融穩全盤、拓渠道
早在2009年,馬明哲即提出“買房買車買保險,投資儲蓄信用卡”的口號,其中便蘊含了“綜合金融”的雛形。發展十幾年,平安綜合金融的池子迭代無數,萬變不離其宗的則是“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 而這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為依托、共同發展”的“集團軍”模式,核心邏輯即在于“客戶數X客均利潤”,也就是增加客戶數并讓每個客戶購買更多集團內產品,客均利潤得以增長的同時也能持續提升客戶忠誠度。
平安今年上半年的數據表現就是又一例證——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集團個人客戶數超2.25億,較年初增長1.5%;個人客戶的客均合同數穩步增長至2.95個,較年初增長1.4%。個人客戶交叉滲透程度不斷提升,有近40%的個人客戶同時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上半年集團核心金融公司之間客戶遷徙近1,306萬人次。
由諸多子公司匯聚形成的客群效應,是綜合金融模式意料之中的成果。這些多元化渠道的打通,有利于承接客戶差異化、多元化需求,有助于拓展獲客維度,也能讓平安實現多點支撐、順利穿過經濟周期。就半年數據來看,平安銀行實現營利雙收,凈利潤達到兩位數增長;平安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超1467億元,同比增長10.1%。此外,像是平安旗下的平安健康、陸金所、金融壹賬通等業務也都與核心金融業務聯動,多元業務板塊齊頭并進,綜合金融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彰顯。
這種“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綜合金融模式穩住了平安的底盤,成為壽險改革的后備力量,更為之提供了渠道端改革全新可能。平安壽險開創性的“四輪驅動”渠道端改革,正是平安在審時度勢的同時對綜合金融優勢的充分利用。
最受外界關注的無疑是改革主力軍代理人渠道。簡單來說,平安正在打造一支高素質、高績效、高品質的代理人隊伍。其背后,則有一套流程化、制度化、系統化的“三好五星”評價體系作為支撐。在“行為好支撐質量好,質量好驅動業績好”的內在邏輯下,平安壽險代理人隊伍的質態有了可觀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壽險代理人隊伍大專及以上學歷代理人占比同比上4個百分點,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上升26.9%,代理人收入同比上升35.1%。新人團隊方面,平安壽險實施“優+”增員升級,以優增優,嚴控入口,逐步提升優質新人占比,2022年上半年,新人“優+”占比同比提升9個百分點。
而脫胎于平安集團、承接各項保險專業能力、依托銀行主賬戶體系且擁有產品定制化能力的“新銀?!鼻溃渤蔀閴垭U渠道高質量轉型的又一源泉。據平安集團總經理、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介紹,目前已有1000的年輕精英入職,本科以上超9成、碩士及博士超2成,且其大單銷售和高客服務能力水平突出。
除此之外,平安壽險還積極探索社區網格化經營模式,通過先服務、后銷售的經營模式對孤兒單客戶進行網格化經營。也在逐步建設面向三、四、五線城市的下沉渠道,建立起完善的差異化經營體系。
至此,平安壽險的渠道端改革正在走向立體化、多元化、高質化。用平安集團陳心穎的話來說,平安的四個渠道都是質量、素質在提升?!?022年上半年,平安壽險代理人人均產能、人均收入同比提升27%和35%,這是其追求質量、形成‘三高’隊伍的表現。另外三個渠道是平安獨有的,目前貢獻比例從兩三年前只有9%到提升至13%,銀行優才學歷100%本科以上甚至名校畢業,社區網格化100%大專以上學歷?!?陳心穎表示。
外部各大券商對此也持看好態度,興業證券非銀團隊認為,“在當前我國壽險市場傳統的代理人渠道‘人海戰術’獲客模式動能趨弱情況下,平安壽險目前推進的多元化渠道將有效承接不同客群的差異化、多元化需求,有望帶來新客戶的長期穩健增長以及老客戶需求的持續深挖,將成為平安未來價值的重要增長點?!?/p>
02.醫療生態增優勢、創產品
如果說綜合金融給平安壽險改革帶來了直接的渠道端輸入,那么醫療健康生態的布局及其與綜合金融的協調,則為壽險改革產品端的創新模式提供思路。
陳心穎指出,保險、金融的未來發展,靠單純的財富保障和財富增值業務不足以滿足國內中高端人群的需求。除了金融、財富保障和增值,也需要醫療健康,也需要養老。
但布局醫療與養老,既要有懸壺濟世的情懷,也要有與時俱進的敏銳,更要有切實落地的能力。多年來,平安憑借龐大的客群、扎實的醫療資源和領先的科技實力,從未停止過對醫療健康與養老事業的探索。第四個十年,平安更是全面需求驅動,創新提出以“HMO+家庭醫生+O2O”為核心的集團管理式醫療模式,為客戶打造全周期式、最具性價比的醫養服務。
從數據來看,醫療生態的縱深感與協同感越來越強。截至今年上半年,在平安超2.25億的個人客戶中,超64%的客戶使用了醫療健康生態圈提供的服務。其客均合同數分別為不使用醫療健康生態圈服務的個人客戶的1.6倍、2.8倍。作為醫療生態圈重要一員的平安健康,打通內外醫療資源,通過內部醫生團隊和外部4萬多專家醫生、1500家三甲醫院、全國1萬多家醫院、2000多家體檢中心合作,為客戶提供到店、到家、到線的服務。
在強大的醫療生態圈下,平安壽險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得以蓬勃開展。其實,自改革伊始,產品端的革新就是要從保險出發外拓多元定制化服務,隨著改革縱深推進和醫療生態圈的縱橫布局,保險產品與健康管理、高端康養和居家養老的深度鏈接路徑已相當清晰。
就健康管理來看,全周期式健康管理服務計劃平安臻享RUN自推出至今已經數次迭代,到今年上半年為止,持續為健康、慢病、醫療場景提供醫療健康服務,已服務約1500萬客戶,整體服務滿意度98%,63%的新契約客戶使用健康管理服務,獲得客戶廣泛認可。
而面對養老機構發展緩慢、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稀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不健全等老齡時代諸多挑戰,平安從國情與需求出發推出了“保險+居家養老”、“保險+高端養老”等產品,為客戶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有溫度的養老服務。半年報顯示,目前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32個城市;3月發布的首個高品質康養社區“深圳蛇口臻頤年”也正順利推進。
據平安介紹,上半年享有醫療健康、居家養老、康養服務權益的客戶貢獻的NBEV占比40%、貢獻壽險新客戶占比30%;46%的新保單客戶都是在“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中產生,可見醫養生態的深度布局對壽險改革的推動作用。
事實上,平安壽險改革的成效也為壽險市場的轉型升級注入信心。招商非銀在研報中分析,近年來,隨著壽險新業務銷售持續低迷使得中國平安壽險業務利潤增長承壓明細,隨著后續保險業務恢復發展,有望推動利潤和價值保持穩定增長。“往后看,中國平安負債端代理人發展和新單都將逐漸磨底、曙光在即,憑借領先的服務創新能力和集團生態圈優勢有望實現好于行業的發展。”
內外鼓舞之下,相信平安壽險改革的成功、公司價值的重塑與回歸、二次創業的輝煌,都會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