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證券交易所9月5日公告,因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中型股指數、小型股指數實施成份股定期調整,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港股通標的證券名單發生調整并自2022年9月5日起生效。
該調整共涉及36家公司,其中20家為新調入,16家為新調出。調入的企業中包括兩家biotech公司,分別是樂普生物-B和圣諾醫藥-B;調出的企業中包括三家biotech公司,分別是藥明巨諾-B、和鉑醫藥-B及嘉和生物-B。
本次被調出的biotech公司中,藥明巨諾是唯一一家已經有產品上市的企業。其中藥明巨諾受此新消息影響,港股盤中同日最高跌幅超過30%。
(資料圖片)
對此,藥明巨諾于9月5日當日發布公告稱,董事會確認并不知悉導致波動的任何原因或根據香港法例第571章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IVA部須予披露的任何內幕消息。董事會確認集團的業務營運維持正常,并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藥明巨諾的核心產品是其靶向CD19自體CAR-T細胞免疫治療產品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商品名:倍諾達),該產品于2021年9月獲得NMP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經過二線或以上系統性治療后成人患者的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r/r LBCL)。
截至目前,全球范圍內共有8款CAR-T療法獲批。其中在國內上市的CAR- T產品有兩款,分別是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商品名:奕凱達)和藥明巨諾的瑞基奧侖賽注射液。
2022年是中國細胞治療商業化的首個完整年度。而上述兩款CAR-T療法的市場表現也頗受業內關注。根據藥明巨諾最近披露的半年報,2022年上半年共開具了77張CAR-T治療處方,收入約為6600.7萬元,毛利率由2021年年末的29.4%增長至35%。
半年報中,藥明巨諾也指出,對于接受倍諾達治療的94名已回輸患者當中的69名可評估患者中,最佳完全緩解率(CRR)為56.5%,與倍諾達于注冊臨床試驗中顯示的CRR水平相似或高于該水平。
不過,對于一款治療費用動輒百萬的產品,如何實現商業化一直是CAR-T療法面臨的問題。
目前,藥明巨諾仍然處于虧損狀態,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虧損約為4.29億元,同比增長53%。對此,其在半年報中指出,期內虧損是由于未實現外匯虧損增加;研發開支及銷售開支增加;及Juno停止orva-cel的臨床開發時,公司于2021年上半年根據與Juno訂立的B細胞成熟抗原(BCMA)許可協議終止確認“預付款認股權證”從而確認一次性非現金收入,而2022年上半年并無產生該一次性非現金收入項目所致。
半年報指出,該公司到8月底已經建立了一個由100名左右不同專業的員工組成的商業團隊,涵蓋銷售團隊、市場團隊、CAR-T顧問團隊、創新支付團隊、渠道管理和醫院準入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