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底落地的“雙減”政策,實施已超過1年。
(資料圖)
按照“雙減”政策要求,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去年以來,各地開始大力壓減存量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數量,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已達到95.6%,線上機構壓減比例達到87.1%。
此外,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結合多地披露的信息及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數據發現,不少地區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已達100%。
這些地區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達100%
9月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科技廳、文化和旅游廳、體育局聯合召開全區2022年秋季學期校外培訓治理調度會。
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寧夏全區學科類培訓機構已壓減95%,其中10個縣區學科類培訓機構實現“清零”;全區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平臺納入、預收費監管、學生信息采集動態均達“100%”。
山東省教育廳7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全省線下學科類機構壓減96.57%,線上學科類機構實現“清零”。
江蘇省7月底公布的信息顯示,全省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已從8670家大幅壓減至228家,壓減率超過97%,較好完成了中央“大大壓減”的目標任務。其中南通市、泰州市2個設區市,68個縣(市、區)實現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100%壓減的目標。
青海省的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較少,其完成壓減任務的時間也相對較早。
去年12月,青海省教育廳就宣布,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清零。青海全省292所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中有111所轉型、181所注銷。
河北省教育廳今年3月發布的信息顯示,全省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機構基本“清零”。河北省教育廳還提醒家長,除了4所非營利性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機構外,其它一切打著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旗號的機構都是違規培訓機構。
在上市公司層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家公司已公開宣布停止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業務。
教育部網站今年8月披露的信息顯示,25家學科類上市公司均已完成清理整治,不再從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完成率達100%。
現存機構均已轉為非營利性質
按照各地公布的情況,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主要有三種選擇,一是轉型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二是注銷或吊銷,三是轉為非營利性學科培訓機構。
從實際情況來看,各地統計的“被壓減”機構主要指的就是前兩種情形。
由于目前各地壓減率普遍超過95%,這意味著大多數學科類培訓機構選擇了轉型或直接注銷,轉為非營利性培訓機構的數量并不多。
目前,由國家教育部開發運營的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已順利運行。
記者從該平臺查閱到,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無義務教育階段營利性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除個別省份外,各省尚存的義務教育階段非營利性學科培訓機構基本在數百家以內。
該平臺信息顯示,目前尚存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最多的是湖南省,共有1078家,均為非營利機構。山東、河南、北京、福建、湖北、四川6省區尚存機構在300家以上。
陜西、青海、遼寧、西藏四省區無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內蒙古、河北、重慶等地的機構數量也已低于10家。
由于不少學科類機構轉型非學科類機構,不少地區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明顯增長。以湖北省為例,平臺信息顯示,該省目前有合規義務教育階段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2718家,其中營利性機構占比超過80%。
多地再提醒:不要去違規培訓機構
除了公示合規的機構,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其可為校外培訓機構及學生家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購課、銷課及資金監管等服務。
該平臺目前涉有機構端和家長端APP,校外培訓機構可通過機構端APP申請年檢年審,開展網店開設、課程上架、課程售賣等業務。家長也可通過家長端APP查驗校外培訓機構的資質,線上購課、銷課,也可根據后續需求,按照服務合同退費。
(家長端APP)
記者注意到,許多城市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已在該平臺開設課程,家長可以通過平臺正常購課。該平臺的順利應用,有利于減少家長的購課風險。
雖然各地合規培訓機構已逐漸納入國家統一平臺監管,但合規校外培訓機構的數量大減,有可能給其他非合規機構留下空間。對此,多地近期向學生家長發出提醒,謹慎選擇培訓機構。
尤其是要提防各類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已注銷的學科類培訓機構死灰復燃、非學科類機構舉辦學科培訓、惡意漲價、地下違規培訓”等現象。
如8月20日,溫州市鹿城區教育局就對外發布提醒,鹿城區教育局審批的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已經全部注銷辦學許可證。根據“雙減”政策,鹿城區不再審批新的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
鹿城區教育局提醒家長,不要去“隱形變異”的學科類機構參加培訓,以各種形式開展學科培訓的機構都屬于非法辦學,參加此類機構存在較大風險。
湖南省教育廳9月8日公布的信息顯示,7月份其已上線違規培訓“隨手拍”投訴舉報小程序平臺,廣泛發動群眾挖掘“隱形變異”違規培訓線索。7月份上線以來,收到并已交辦處理有效違規培訓投訴舉報線索38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