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歌手傅松因口腔癌離世,其生前曾在社交平臺稱口腔癌系檳榔所致,呼吁“珍惜生命,遠離檳榔”。
看到這個新聞后,趙洋扔掉了手里沒吃完的半袋檳榔。3年前,北京市民趙洋在跟朋友聚餐時接觸到檳榔,當時只是在喝酒期間“嚼著玩”,不料卻越吃越上癮,“一天不嚼上幾個檳榔,就有些不習慣。去年到醫院檢查口腔時,醫生發現我的口腔粘膜有損傷,診治之后就讓我戒掉嚼檳榔的習慣,說有患口腔癌的風險,后來我就吃得少了。看到這個新聞后,我決定徹底戒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開資料顯示,全國約有6000萬檳榔消費者。而這6000萬檳榔消費者,撐起了近千億產值。如今,檳榔這顆在中國流行了上千年的“小青果”,近日在多地被要求加強監管——浙江義烏、江西南昌、四川南充等地發出監管通知,包括禁止以食品名義銷售、下架部分檳榔制品、校園周邊禁售等。
“去年9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制品。近日,又有多地對檳榔銷售加強監管。不難看出,監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檳榔的危害性。為保護人民健康,警示檳榔的危害性,建議參照對煙草的管理方式,在廣告法中對檳榔及其制品作出禁止性規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檳榔行業全產業鏈加強監管,以此形成長效治理機制?!敝袊ù髮W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
數百億級檳榔產業
“檳榔加煙,法力無邊;檳榔泡酒,永垂不朽。”
這句流傳于湖南民間的口頭禪,道出了檳榔愛好者對于檳榔的迷信,也以一種極為夸張的形式“神話”了檳榔的能力。
老家是湖南的胡女士告訴記者,檳榔在湖南很常見,“嚼檳榔不只是一種習慣,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習俗,很多人在招待客人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拿出來檳榔。而且,買起來也很方便,檳榔都會放在超市或者小賣鋪的顯著位置,觸手可及”。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檳榔相關企業1.5萬家。從區域分布來看,湖南以7223家檳榔相關企業排名第一。海南、福建分別有檳榔相關企業5359家、634家,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從城市分布來看,長沙有2914家排名第一,其次是湘潭、益陽等城市。
我國是僅次于印度的檳榔第二大生產大國,同時也是進口大國,據媒體報道,我國2020年的檳榔進口量僅次于印度,排名世界第二。
記者在一些電商平臺以“檳榔”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有大量的店鋪在出售檳榔,銷量排在前列的幾家店鋪,評價數量最多能超過2萬。在售賣形式上,既有散裝的檳榔,也有成袋、成盒包裝;在價格方面,從幾元一袋到四五百元一袋不等。
“我們很少會買上百元一袋的檳榔,而太便宜的散裝檳榔吃起來口感又不舒服,所以一般都會選擇中間價位,通常是三五十元一袋。在我印象里,幾百元一盒的檳榔,也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以前包裝沒有這么高級,口味選擇也沒有現在這么多?!壁w洋說。
隨著價格的上漲和銷量的遞增,檳榔產業產值“水漲船高”。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至2018年,我國檳榔產業產值從558億元上漲至781億元,且呈繼續上漲趨勢。
被列為一級致癌物
數量龐大的消費者,持續增長的市場,也難掩檳榔“口腔癌幫兇”的身份。
2004年,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將檳榔確認為一級致癌物。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官網刊登的一組2018年的調查顯示,在口腔頜面外科病房46病室,調研專家團走訪了所有口腔癌患者后發現,病房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病史,“這個比例非常驚人,腫瘤防控的形勢非常嚴峻”。
國家衛健委去年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427號建議的答復》中稱,長期咀嚼檳榔可增加人群口腔癌風險,主要與檳榔含有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后形成亞硝基化合物有關,還與檳榔質硬易造成口腔黏膜機械創傷有關。
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宋欣陽說,檳榔的加工方式,是其致癌的重要原因,“在加工的時候,為了軟化檳榔粗糙的纖維,會添加生石灰,這樣檳榔的木制感就會下降,嚼起來就會有口香糖一樣的感覺,讓人更加上癮,而危害也在不知不覺之間增加”。
近年來,由檳榔而引發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
國家衛健委2019年2月印發的《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專門提出,實施口腔疾病高危行為干預,“在有咀嚼檳榔習慣的地區,以長期咀嚼檳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為重點,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和口腔健康檢查,促進牙周、口腔黏膜病變等疾病早診早治”。
參照煙草監管方式
一邊是備受詬病的致癌風險,一邊是數百億元的龐大產業,檳榔的發展何去何從?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建議,湖南嚼食檳榔以及檳榔加工歷史悠久,目前已形成龐大的產業鏈條,涉及數百萬人口就業和經濟來源,并提出通過地方人大制定、頒布相關管理條例的方式,解決檳榔加工產品定位和監管等問題。
“檳榔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檳榔有藥用價值,也關系到數百萬人的就業;另一方面,長期咀嚼檳榔會增加口腔癌風險,嚴重威脅消費者健康。從經濟發展、從業人員利益保護的角度來看,不宜對檳榔及其制品進行‘一刀切’的禁止,但這并不意味著,應該讓檳榔的宣傳大行其道,或者說允許生產者、銷售者打著健康的幌子忽悠消費者?!比A東政法大學副教授孫煜華說。
去年9月17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制品的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制品。近日,浙江義烏、江西南昌、四川廣元等地發出通知,要求不得將檳榔制品作為食品銷售。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為推動建立長效治理機制,為給市場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為更好保障公眾健康,在廣告法中明令禁止檳榔及其制品廣告,勢在必行。
“一顆檳榔危害的是個體,檳榔廣告危害的則是全社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叫停檳榔廣告,原因正是考慮到檳榔的危害性,通過叫停廣告來防止其誤導更多人。尤其是一些熱播綜藝節目的受眾很多都是青少年,對于過量嚼食檳榔的危害性沒有清醒認識,很容易被誤導?!敝煳≌f。
記者在一些超市調查時注意到,在檳榔包裝袋上,基本上都印有“長期過量嚼食,有害口腔健康”的提示語,但散裝的檳榔和少數檳榔產品,并沒有這樣的提示語。
“對于被列為一級致癌物的檳榔,可以參照對于煙草的監管方式。不僅禁止在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戶外發布廣告,還要明確作出規定,應當在產品外包裝上標明危害健康的提示語。否則的話,就要依法進行嚴厲處罰。”朱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