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市場往往會開啟三季報主線模式。今年10月伊始,多數行業已產生較大回調,當前估值水平和交易熱度也相對較低。且年內經歷雙重“W”形底后,市場資金風險偏好也再度降低,更傾向于挖掘低位題材和對業績亮眼的藍籌給予正反饋。因而在滬指迅猛反彈的當下,三季報預增概念股成為“最靚的仔”。
(資料圖片)
財通證券在月度策略中直言:“三季報將是高盈利成長的試金石,低估值藍籌的壓艙石,是駱駝是馬終歸迎來市場一次檢驗。優勝劣汰、去偽存真是這次檢驗低估值藍籌和高盈利成長的共性。”
“寧王”和“迪王”業績預增帶動賽道股反彈,有何共性?
一些權重股甚至在反彈過程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行情普漲。如10月10日晚間,寧德時代公布三季度凈利環比增長達32%-47%超預期后,次日大漲6%,市值重回萬億,并帶動鋰電、光伏、新能源車等賽道股全線反彈。
10月15日滬深主板有條件強制披露已告一段落,本周仍有三季度業績喜人的上市公司“錦上添花”。至10月18日,已有近400家A股上市公司預告三季度業績,其中九成業績預增。
在距離萬億市值“高光時刻”四個月后,A股市值已跌去四分之一的比亞迪于10月17日晚間公布三季報預告,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預增近3倍大超預期,第三季度凈利潤55.05億元至59.05億元,同比增長333.60%至365.11%。今日,比亞迪A股大漲5%,A股電池賽道也強勢反彈。
“寧王”和“迪王”掀起的賽道股反攻大潮并非偶然,同為A股舉足輕重的權重股貴州茅臺,三季度單季凈利潤環比預增16%,但市場反應仍遇冷。中銀國際策略團隊表示,目前市場大概率見底的判斷下,反攻的結構就尤為重要,風格和行業的選擇上要兼顧盈利的持續性和估值成長空間,“寧組合”以及特征相似的“硬科技”有更強的超跌修復空間和成長性溢價,在反攻中結構選擇的優先級要更高。
2022年三季報有何新特征?景氣細分方向有這些
三季報業績是10月行業比較的重要變量,由于相關信披要求修改,三季度預告/快報公司數量較過往年份大幅降低。但中銀國際策略團隊表示:業績預告所反映的市場整體業績增速說明性有所降低,但預增披露較為集中的細分行業方向仍相對較為清晰。
華泰證券策略團隊認為,2022年A股三季報業績預告已顯示出兩大趨勢:一是全A盈利同比增速回升(基于披露預告公司),二季度盈利底確認;二是上中下游板塊業績差異收窄,下游消費業績修復顯著。
早在2022年6月份,國內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已開始見頂回落,中下游制造業因此出現不同程度改善。中銀國際提示,得益于成本端壓制改善的高景氣中游制造業仍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
具體到細分行業,華泰證券觀點表示,按照業績趨勢劃分,①三季度拐點回升型行業為汽車/家電/商貿/醫藥/農業/消費電子/地產/計算機/傳媒/環保;②三季度趨勢回升型行業為輕工/醫美/社服/非銀/通信/公用事業/機械;③三季度平穩型行業包括食飲/銀行/化工/建筑/電力設備/軍工;④三季度趨勢回落型行業為有色/紡服;⑤三季度拐點回落型行業為煤炭。另外,建材/交運/鋼鐵可能在22年年報看到業績拐點回升。
而按照中期景氣度,財通證券認為有兩個方向值得關注,首先,新能源作為能源革命,降低原油成本是重要的方向之一。其次也應該考慮在新材料、新制造等領域的機會,具體來看,這些方向主要可聚焦在半導體、信創、數字經濟等。
除了業績、行業景氣度,機構也同時建議關注政策帶來的邊際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