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球糧食供應又遇到了新的挑戰,美國今年秋季收獲的玉米中出現了一種可導致“嘔吐毒素”的真菌,這給玉米種植者和畜牧業帶來了壓力。
嘔吐毒素是常見的真菌毒素,主要污染大麥、小麥、玉米和燕麥等谷類作物,會在玉米中引起鐮刀菌枯萎病,在小麥中則會引起赤霉病。
若用被毒素污染的谷物制作飼料,可能會使牲畜患病,導致體重增長緩慢。因此,谷物買家會抵制被毒素污染的貨物。
美國農業部的報告顯示,俄亥俄州出現了嘔吐毒素蔓延的早期跡象,該州目前只收成了56%的玉米,尚不清楚這個問題在當地有多普遍。不過,印第安納州東部的谷物買家已開始對運送的玉米進行更嚴格地檢測,該州和俄亥俄州相鄰。
乙醇生產商同樣會因嘔吐毒素蔓延而承擔損失,他們出售一種名為干酒槽(DDGS)的副產品作為動物飼料。俄亥俄州立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教授Pierce Anderson Paul指出,在制造乙醇的過程中,嘔吐毒素通常會更多地出現在DDGS中。
據悉,全球最大的乙醇生產商POET正在檢測運往其工廠的谷物中是否含有嘔吐毒素,這將增加農民的成本壓力,他們必須等待測試結果出來后,才能知道POET是否會會接受他們的貨物。
對全球糧食市場而言,美國出現嘔吐毒素顯然不是什么好消息,該國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出口國。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食品價格在3月飆升至歷史新高,盡管此后糧價連續6個月回落,但供應形勢依舊難言樂觀。
除了地緣政治風險外,惡劣的天氣也頻繁沖擊著全球谷物收成。以阿根廷為例,該國是主要小麥出口國之一,自今年5月以來,阿根廷全境遭遇持續干旱天氣,全國超過46%的耕地受到影響,該國今年的小麥收成可能創下近10年來最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