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復旦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
“我們國家的醫藥創新已經到了一個突破的臨界點,以腫瘤治療和診斷為例,未來三到五年,我認為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生物醫藥的創新僅僅靠醫保無法實現,需要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支持。”復旦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在11月15日舉行的首屆中國保險與醫藥健康產業融合發展論壇上指出。
“如何落實好健康中國2030規劃,醫保、醫療、醫藥的協同發展是核心與關鍵。作為醫療機構,為民眾提供好的醫療服務是我們的職責。通過三方整體的鏈接和協同,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可及的醫療資源,推動健康中國2030總目標的實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通過線上分享的形式,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引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主題進行了更深入的解讀。
有關“多層次”的具體含義,鄭秉文用兩個嵌套的架構分享道,大框架內的多層次中,第一層是普惠型的社會救助、第二層是社會保險、第三層是選擇性的社會救濟。其中第二層社會保險也應該有若干層次,再研究不同層次之間的結構占比。
談及多層次醫療保障,普惠性質的商業健康險“惠民保”成為論壇上討論的重點之一。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的“惠民保”,是基本醫保的重要補充,以價格惠民、保障前沿創新療法等特點起到了良好的市場教育作用。歷經多年探索,從保障責任來看,惠民保正由保障醫保內醫療費用,向保障醫保外醫療費用延伸,對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構建產生了促進作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創新藥械加入到惠民保的藥械目錄里,同時參保人群向帶病體擴展。在惠民保開啟了帶病體可保可賠的新模式后,越來越多的創新型帶病體保險問世。
商業健康險產品不斷創新后,“健康體”、“次標體”、“帶病體”等不同群體都能獲得合理保障。伴隨惠民保保障的廣度和深度的持續拓展,鎂信健康創始人兼CEO張小棟認為,在目前的醫療支付體系下,商保是醫保的重要補充,也是醫藥創新的后盾。未來的惠民保將會成為更多城市老百姓接觸普惠健康服務的新入口,真正把健康帶給千家萬戶。
生物醫藥的創新離不開資本的支持。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總裁劉大偉在論壇中表示:“基金持續以資本之力,推動產業創新和加速產業融合,已實現對33家企業投資,覆蓋早期研發、臨床研究、商業化等多個階段。在國家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醫藥產業鏈后端的市場需求顯著,上海生物醫藥基金通過布局新特藥的院外銷售及支付模式創新,助力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