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若暉
今年以來股票市場一波三折,債券市場近期也遭沖擊,基金市場也相對冷清了許多,不過年末又有一類基金品種悄然走俏。
(資料圖片)
近期,包括中金鑫裕一年定開、平安樂享一年定開在內多只采用攤余成本法的定開債基紛紛結束“休眠期”,重啟申購,據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對攤余成本法債基需求較高,部分基金重啟申購后已經募滿80億上限。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在債券市場的快速調整下,部分機構投資者基于負債端的考量,認可目前時點的配置價值,開始申購攤余成本法定開債基,債券市場未來的走勢還將取決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貨幣政策是否出現邊際變化等核心因素。
多只攤余成本法債基重啟申購
臨近年末,基金市場再現久違的“爆款”品種。
12月2日,中金鑫裕1年定開債基發布《重啟運作并開放申購、轉換轉入業務的公告》,公告中稱,該基金成立于2019年12月18日,并于2022年1月25日起暫停運作。根據基金合同等相關約定,基金管理人決定自2022年12月5日起重啟該基金的運作并開放申購、轉換轉入業務。
就在前一天(12月1日),曾于今年9月29日起暫停運作的平安樂享一年定開債基也公告自12月1日起重啟基金運作并開放申購、轉換轉入業務。
Wind數據顯示,自11月17日以來,已有包括建信榮瑞一年定開、南方恒慶一年定開、國聯安6個月定開債、華泰柏瑞錦泰一年定開等6只此前暫停運作的定開債基公告重啟運作,從基金招募說明書上看,這一批重啟運作的定開債基均是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并預留了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暫停運作的條款,部分基金此前暫停運作已經長達10個多月之久。
談及近期多只攤余成本法定開債基重啟的原因,平安基金基金經理段瑋婧從債券市場以及攤余成本法債基特點等方面分析。她指出,11月以來,受資金價格波動、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整、防疫政策優化等因素影響,短端資產收益率有明顯提升,具備了一定的配置價值。同時,從中長期來看,宏觀經濟企穩回升還有賴于各項政策的效果能否顯現,在這個過程中,央行將維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因此市場情緒在恢復理性后預期還是以震蕩為主。
此外,她還表示,攤余成本法債基的一大特點在于,能提前鎖定收益,一定程度地免除投資者對市場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與市值法債券基金相比,攤余成本法債基凈值波動小、收益更穩定。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1年期的中債國開債到期收益率已從10月末的1.86%上行至2.31%。該類資產已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同時管理人可結合資金面情況提升杠桿,并采用套息策略放大收益,且封閉運作期間,無資金申購,收益免于被攤薄。”她分析稱。
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談到,近期,在債券市場的快速調整下,絕對收益水平也已經調整到了具有吸引力的位置,利率曲線的變化帶來了投資機會,債券市場的配置價值得到凸顯,可以滿足部分客戶的負債端需求,因此,這部分投資者開始申購并持有攤余成本法債基。
從目前業內反饋的情況上看,近期,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市場需求也較為旺盛,部分重啟申購的攤余成本法債基已經募滿80億上限額度,客戶主要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
“之前每家基金公司只能新發2只攤余成本法債基,且單只基金規模上限為80億元,部分配不到額度的機構投資者只能轉為認購攤余成本法債券專戶產品,現在又有攤余成本法債基重啟申購,且債券市場收益率也調整到了比較合理的位置,不少機構客戶申購意愿非常積極。”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稱。
繼續關注疫情、
貨幣政策對債市影響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2年,前十個月債市以低位窄區間震蕩為主,11月之后,支撐債市的兩大基本面邏輯——疫情影響和地產調控均出現較大的政策變化,引發債券市場快速調整,10年期國債利率突破年內2.85%阻力位。
站在目前時點展望債券市場,多位基金經理認為,債券市場調整或已接近尾聲,但未來仍需要關注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貨幣政策是否出現邊際變化等核心因素。
北京一位基金經理表示,站在目前時點,債券市場的調整或已接近尾聲,還需要進一步關注未來對防疫政策和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在他看來,本次債券市場的調整大部分可能由于交易情緒變化導致,但同時銀行間體系流動性仍然維持相對寬松局面,絕對融資水平回到年內低點,利差或已經走擴到很有性價比時點,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回顧歷史上債券市場的表現可以發現,債市由牛轉熊的必要條件是遇到了強烈的流動性沖擊,而目前整體市場的流動性仍處于較為寬裕的水平。
具體到操作思路上,他表示,債市震蕩格局或仍將持續,堅持以基本面和貨幣政策預期為導向的投資原則進行判斷。策略上,利率曲線已經顯現較為明確的投資價值,在宏觀經濟基本面尚未得到復蘇的前提下,仍將嚴格控制對信用風險的暴露。
創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監、創金合信鑫日享短債基金經理閆一帆分析指出,雖然疫情防控和地產政策出現方向上的調整,但實體經濟的恢復通常是一個緩慢而反復的過程,加之經濟數據仍然面臨較大的壓力,預計貨幣政策短期內仍會保持較為寬松的狀態。
他認為,經過前期債券市場的調整,預期債市會進入到一個震蕩尋找方向的階段,短端資產的壓力相對較小,長久期資產由于經濟恢復會持續承壓。后期債市主要需關注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變化、貨幣政策是否會收緊、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相關政策等幾個重要方面。以上幾個方面,對債市既是機會也是風險。組合安排上,明年需要保持更好的流動性,在中短久期、中高等級信用債中精選資產,在經濟回升的主線中尋求追求穩定的收益。
也有基金經理提醒年末資金面可能帶來的潛在性沖擊,平安基金基金經理段瑋婧就提到,市場經過前期調整,風險得到了一定的釋放。但臨近年末關鍵性時點,資金波動加劇對短端資產收益率的沖擊,可能會再次引發理財產品的贖回。
展望明年,她進一步分析指出,明年經濟基本面出現修復和回暖的確定性在逐步增強,主要源于房地產行業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程度邊際減輕,以及企業和居民信心修復對消費和生產投資的邊際拉動。因此,債券市場整體承壓。但是也需要看到修復和回暖的過程中節奏和修復斜率是存在著不確定性的,這就給債券市場提供了波段交易的機會。在明年的組合安排上,她會更多的關注利率風險,同時不放棄波段交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