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發布的美國通脹數據呈現趨緩態勢,市場共識的是,美聯儲加息最激進的時刻似乎已經過去。伴隨著美元指數走弱,制約中國股市最主要的因素也漸次迎來利好。
在新一輪經濟周期下,資產性價比面臨重塑。12月14日,景順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Kristina Hooper表達了其對2023年經濟形勢和投資策略看法,對通脹、貨幣政策以及經濟周期做出了詳細的解讀。
【資料圖】
美聯儲貨幣政策趨緩
“展望2023年,首先要意識到2022年是多么地不尋常。”關于2023年經濟前景,Hooper認為,美聯儲和其他央行的貨幣政策是主要考慮因素,而央行的行動又取決于通脹走勢。
“目前我們認為,通脹會逐漸走向緩和。這個判斷在11月通脹的數據中得到了證實。美國11月份CPI、核心CPI趨緩,這意味著10月份的數字并非異常,而是一種趨勢性的放緩。”
通脹數據決定了未來美聯儲是否會結束加息的周期。Hooper預計美聯儲可能會在明年上半年按下暫停加息鍵,甚至最早有可能一季度就會暫停。
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不高
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通脹率非常高。疫情使經濟停擺,之后各國開始重新開放,政府又提供了許多財政支持促進人們消費,但由于受到供應鏈的中斷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物資并不充足。所以高通脹不足為奇。
最近一年,很多央行都采取非常激進的方式加息,它會給本國經濟,甚至全球的經濟帶來威脅,所以現在經濟出現了下行的趨勢。Hooper認為,經濟衰退的風險當然存在,但是可能性不是太高,但目前的這種下行周期仍會給經濟帶來很大傷害。
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仍處于倒掛的狀態,這是自1980年代初期以來的最嚴重的一次倒掛,一般來說出現倒掛預示著未來會發生經濟衰退,但是Hopper預測經濟衰退將是比較溫和的,因為通脹的數據已經在改善。
另外,高收益債券和普通債券的利差現在也相對可控,而且美元可能也會逐漸結束強勢趨勢。雖然這些狀況對美國經濟不是很理想,但是我認為即便出現衰退也是比較短期的且不嚴重。
從這個情況來看,可以預期全球經濟會出現復蘇。按照估計,明年一季度美聯儲按下加息的暫停鍵,可能在今年年底就會出現經濟復蘇的勢頭。
現在之所以可以避免嚴重的衰退,還是因為美國的勞動力依然緊缺。一方面是由于裁員,另一方面是由于招聘凍結。這兩個因素疊加,意味著現在市場上職位很多。而且Hooper認為未來工資上漲的趨勢也會逆轉。“因為目前工資上漲是因為人們還是很容易找工作,可以輕易地重新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如果現在這個狀況得到扭轉的話,工資上漲的壓力稍小,通脹就會逐漸減弱。”
中國經濟有望成為新引擎
Hooper表示,在進行資產配置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市場處于什么狀態,以及市場宏觀制度。不同的經濟周期中,經濟的構成因素會如何表現。
當預期經濟復蘇,人們風險偏好增加。就資產的表現來講,高風險信用債要好于股票,股票又好于高質量信貸,高質量信貸又好于政府債券。當市場預期收縮的時候,是投資者風險厭惡最高的時候,不同資產類別的表現也會不一樣,這種情況下,政府債券的表現最好,股票的表現最差。
目前我們處在什么位置?Hooper的判斷是,大概處在收縮階段快結束,預期會出現復蘇的時段。
“隨著通脹呈現放緩的趨勢,我們會看到未來美聯儲和其他央行的終點利率會低于預期,這將加速向經濟復蘇轉變。目前的預測是市場正在向經濟復蘇轉變,即便經濟下行,程度也會比較低。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可以逐漸增加風險偏好。”
Hooper認為,強勢美元不利于新興市場的資產,但美元已有走軟跡象。當美元下跌,有利于新興市場的資產。
此外,當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的時候就會給市場帶來壓力,這個時候股票承壓就會下跌,逐漸隨著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回到正軌,壓力就會消失。我們看到最近一段時間,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2%的高位,下降到了3.6%,這是符合歷史慣例的。
隨著未來市場預期會出現復蘇,如果美聯儲在一季度按下加息的暫停鍵,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偏好會增加,這種情況下,通常是新興市場的股票要比發達市場的股票要表現更好,小盤股比大盤股的表現更好,周期性的股票要比防御性的股票表現好,在固定收益的部分,可能是高風險的債券會高于投資級的債券,而投資級的債券又高于政府債券的表現,美元會開始走弱。
中國的經濟受到了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的支持,現在影響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房地產和防疫政策都看到了積極的信號。“金融16條”助力房地產行業發展,防疫政策現在看起來在逐步放寬,這將是支撐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國經濟很可能會再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