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廣州,又到轉折時刻

          這個影響全國的商圈,何去何從

          12月12日,在閉市49天后,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的中大紡織商圈正式復市。


          (相關資料圖)

          就在商圈復市前一天,“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推介會暨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清遠舉行。此前半個多月時間里,廣清兩地互動頻頻,多次舉辦招商推介會、座談、組織考察等,中大商圈產業疏解轉移話題也再次引發關注。

          “全球紡織看華南,華南紡織看中大。”根據官方說法,中大商圈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面輔料專業市場商圈、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鏈最重要的產業資源配置中心”,其影響力不言而喻。而周邊以康樂、鷺江等為代表的城中村,也憑借地利優勢逐漸發展成為廣州成衣制作重地。

          據媒體報道,貿易商在布匹市場挑選合意布料后到此下單,不出24小時就能拿到一批成衣,發往全國乃至全球。以城中村為載體,紡織業各個環節被高度壓縮至極小的時空半徑中,這種高效生產模式讓廣州登上全國紡織業“寶座”,也被視為代表廣州國際商貿中心的城市符號之一。

          但同時,它也潛藏隱憂。早在2019年,關于康樂和鷺江兩村升級改造、中大紡織商圈搬遷的消息就已傳出。盡管當年年底搬遷計劃確定取消,但有關城中村改造、紡織業轉型升級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止。

          而今,轉折點似乎再度來臨。

          四十年

          憑借極強的經濟活力,廣州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在廣州1867.66萬常住人口中,跨市流入人口占比過半。中大紡織商圈的40年歷史,也一直在外來者和本地紡織業的互動中推進。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14080

          根據本地媒體報道,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河南”賣毛線布料的小商販自發遷到中山大學附近空地經營,后擴大成布匹專業市場。上世紀90年代初,中大布匹市場氣候漸成,產業鏈也隨之“跟進”——1993年第一批服裝加工廠入駐鷺江村,租下本地居民民宅作廠房,此后源源不斷的加工廠在鷺江、康樂遍地開花。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李志剛等人對廣州此類城中村研究發現,原來的村集體兼管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發生經營權變換,而后誕生的私營企業開始大規模招募外來工,本地人則轉為以房屋出租和集體分紅謀生。潮汕人率先涌入,而到2000年以后,潮汕人專注服裝批發等行業,湖北人成為最大經營者群體,并招募湖北老鄉前來務工。這些城中村,也因此被稱為“湖北村”。

          這些背井離鄉而又親緣相近的老板和工人,在廣州城中村構造出獨特的制衣業生態。

          李志剛等人發現,經過40年發展,一種網絡式的生產結構逐漸發展成熟。村內既有上百人的工廠,也有大量幾人的小作坊,大制衣廠帶小作坊做衣服,小作坊的老板又是從大制衣廠“分家”出去的。生產者高度集中,將訂單轉移的時間與運費降到最低,且由于互相信任、彼此了解,更加深了整個網絡的黏性。

          “滿天星”式的制衣業生態,恰好符合剛在國內不斷崛起的時裝消費需求。

          廣州城中村的制衣行業幾乎從出現之初就瞄準更廣大的“下沉市場”,他們對價格敏感,但同時又希望追求時髦。為此,工廠老板需要第一時間掌握時新的服裝潮流,并迅速跟進,并在流行退潮之后迅速向下一波轉變。大量小型制衣廠,根據淡旺季調整生產規模,為上游大廠“代工”,能夠滿足有彈性、靈活的生產,并將成本壓至最低。

          康樂村制衣廠結構構成 圖片來源:《城中村制造業空間集聚研究——— 以廣州康樂村服裝生產企業為例》

          大大小小的制衣工廠,攪活了村里的產業,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勾畫起勤勞致富的未來,以此為圓心,更多城中村被納入中大紡織商圈范圍內。

          有數據顯示,紡織圈內制衣工人最高峰時達到30萬人。而從集體分紅金額來看,2018年,鷺江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5367萬元,人均分紅158313元,康樂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68109萬元,人均分紅為244365元。

          兩個村

          城中村無疑是制衣工廠存活的關鍵。

          走進制衣村,看到的是與一般城中村截然不同的景象——逼仄道路兩旁的密集房屋中,擠滿了被改造的制衣車間。透過沿街商鋪常年敞開的門窗,還能直接看到工人忙碌的場景。而一些商鋪門口殘留的店招,則透露出其原本作為餐廳的證據。整個城中村,宛如一臺隆隆作響、不停運準的機器。

          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根據媒體報道,這些房屋工廠一般二樓加工,三樓住人。隨著中大布匹市場的規模不斷膨脹,村里房屋供不應求,村民開始大規模加建樓房,由原來的三層半加建到五六層。

          城中村低廉的成本和寬松的管控方式,是這些制衣廠不斷擴張的重要原因。

          學界對城中村低成本發展模式進行過大量研究。一般認為,城中村不僅能夠為流動人口提供城市低層次、低成本的居住空間,也能為產業發展提供低成本的租賃空間,極易成為非正規制造企業的集聚區。而類似康樂、鷺江村的產業形態形成,也離不開當地松散的管控方式。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袁奇峰跟蹤研究康樂村多年。他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像康樂村這樣將農民自用房轉為工業用地及產業用地的情況,是珠三角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景象。村民自行開發,不斷將自有資源轉為建設用地,在此基礎上不斷衍生形成布匹市場和服裝作坊加工集群。

          另一項來自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夏麗麗等人的研究顯示,康樂村制衣廠分布范圍極廣,甚至會以“垂直工廠”的形式“上樓”。其在當地展開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僅有42.65%的企業租賃用地為廠房性質,有50.94%的企業用地實際為住宅,還有2.13%的企業將廠房設在寫字樓內,商店、倉庫、巷道等區域還容納了3.55%的企業廠房。

          其背后是城中村的非正規性。夏麗麗等人發現,康樂村內近萬家企業并未悉數進入官方統計視野,并未進行工商登記注冊。它們無需接受正規工商管理和管制,可以自由變更經營內容和地點,加之較低的技術、資金門檻,加速了企業空間聚集。盡管并未專門規劃,但村里已初步形成紐扣一條街、拉鏈一條街、繡花一條街等,為業內所熟知。

          不過,城中村也在變化。袁奇峰等人提到,早在2007年開始,由于政府管理力度加大,為規避風險,村民們開始有意識地把自有住宅出租給生活服務類、生產服務類商家,而非原來的生產型企業。此時,在一些制衣廠騰退的同時,新開的“兩湖”餐廳、小型私人診所服務等,針對的仍是外來制衣工人的需求。

          更大的難題來自不斷上漲的成本。位于廣州市區地段的中大紡織商圈,難以抵抗租金的不斷上漲。對于制衣廠老板而言,這意味著雙重壓力:不僅需要維持低價貨品和“有利可圖”之間的平衡點,還要面臨用更高的工資招工,有關“招工難”的信息,已經多年出現在中大紡織商圈的討論中。

          圖片來源:新華網

          城中村管理難題,也為產業發展埋下隱患。交通擁堵、“五類車”橫行等問題一度成為“老大難”,中大紡織商圈及周邊區域還曾被廣東省政府列為全省第十批火災隱患重點地區。

          三條路

          從某種意義來說,廣州紡織業的命運與城中村的命運緊密相關。

          圍繞中山大學,一個“中大國際創新谷”的設想在2015年出爐,“國際輕紡城”約10平方公里的地區,被認為是科創孵化的絕佳場所。同年,科學統籌中大國際創新谷與中大紡織商圈的轉型升級工作上升至廣州全市層面,以重新規劃土地用途,將村內原始制衣產業一次性“歸零重整”。

          從那時開始,轉不轉、怎么轉,開始成為懸于中大紡織商圈業界頭頂的一個關鍵問題。

          2019年,當地媒體報道稱,有關廣州市將引導中大布匹市場向廣東清遠市疏解的消息傳出,原址將建設中大創新谷,對標硅谷和中關村。直到消息發酵近一年后,廣州商務局相關人士最終明確,中大布匹市場確定不搬。

          視頻截圖 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戴欣曾提到,簡單搬遷中大布匹市場,將牽動全行業相關中小企業的運作效率和生計,只會是“樹挪死”。

          不過,2021年,康樂、鷺江兩村又出現在廣州更新改造項目當中。據報道,鳳和(康樂村、鷺江村)更新改造項目敲定與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投資總金額約 346.67 億元,被認為是廣州最貴改造項目。當年3月30日,康樂村首期安置地塊正式動工,城市更新的步伐繼續推進。在城中村已經發展數十年的紡織業將何去何從,再度引發話題。

          一種聲音是,作為對成本敏感的傳統行業,外遷是其最終歸宿。一個常常被提及的例子是位于廣州郊區的大源村,因白云區沙河小制衣廠搬遷而發展壯大,成為全國首個年銷售額突破百億元的“淘寶村”。

          事實上,作為曾經傳言中的產業轉移承接地,清遠早已摩拳擦掌。早在2018年,《高質量推進廣清一體化發展工作方案》就提出,將探索及推動兩市共建輕紡時尚協同創新區。而眼下,清遠也迫切希望抓住這波產業轉移的機遇,共建“廣清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集群”,推動“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制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的合作模式。

          另一種設想則因當地大量外來從業者展開。

          根據袁奇峰等人在2016年拿到的一份數據,康樂村外來從業的3.6萬人中,湖北籍人員約有2.2萬人,占比高達60%。 在這些制衣村中,大量湖北人仍然是產業“主力軍”。 這些湖北人主動或被動返鄉后,有望成為帶動當地紡織業發展的新生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大紡織商圈剛一復市,湖北省工信廳廳長劉海軍就專門帶隊赴廣州調研學習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經驗。其間,在與在粵部分商會、湖北籍紡織服裝企業代表座談時,劉海軍特別談到,紡織服裝產業是湖北傳統支柱產業,希望聽取在粵商會、企業代表意見,在產業布局、平臺建設、產業配套和支持政策等方面出臺針對性舉措,積極為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提供良好條件。

          當然,面對紡織業外遷潮,廣州也在謀劃革新。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64573

          紡織服裝產業是廣州萬億時尚產業集群核心組成,中大紡織商圈正是廣州紡織服裝產業五大集群之一。根據廣州市商務局制定的《打造時尚之都三年行動方案》,中大紡織商圈被列為廣州打造時尚之都重點項目之首。

          2020年,海珠區發布《中大紡織商圈助力時尚之都錦繡十條》,提出將中大布匹商圈打造成為融合紡織時尚發布中心、紡織產業標準中心、紡織產業數據中心、紡織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于一體的國際時尚中心。康樂村和鷺江村則被定位為中大國際創新谷的成果輸出與配套服務區,將打造成為集科創+時尚+文化產業于一體的復合國際品質,具有活力的創新樞紐。

          此前,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卜曉強曾提到一組數據,廣東省是國內服裝第一大省,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作為全國重要的紡織產業發展源頭之一,廣州的位置仍無人可以取代。

          文字 | 楊棄非

          關鍵詞: 紡織服裝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廣州,又到轉折時刻
          多地拆零銷售退燒藥!部分藥品七天內限...
          當前速讀:有意接受引渡回美,這個一手...
          環球快播:為什么退燒藥產量全球第一的...
          焦點速訊:貴州百靈糖寧通絡“頭對頭”...
          【天天聚看點】中概股摘牌風險解除,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网站1515hh四虎|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站街| 男人的天堂免费a级毛片无码| 国产公开免费人成视频|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五月天综合视频| 欧美美女黄色片| 免费看男女下面日出水视频| 蜜芽.768.忘忧草二区老狼|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a一级日本特黄aaa大片| 成全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久草视频福利资源站| 欧美精品第1页在线播放| 免费福利在线播放| 色聚网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91麻豆爱豆果冻天美星空| 怡红院在线影院|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欧美一级免费看|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女女脚奴视频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韩国特黄特色a大片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 性生活视频网址|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案件小说h阿龟h全文阅读|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狂野欧美性猛xxxx乱大交| 北条麻妃一本到高清在线观看|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j8又粗又硬又大又爽视频|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