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凈值后跌70%,這只債基怎么了?
【資料圖】
成立一年便淪為“僵尸基金”,1000萬元“砸”在手中近4年,這只基金經歷了什么?
700萬元被套近4年,這家基金公司苦心自救自家基金卻成“接盤俠”,300多萬元“打了水漂”。
從“定制基金”淪為“自救基金”,只需要10萬張洛娃集團的債券。
“踩雷”債基突然暴跌70%
中郵睿利增強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下稱“中郵睿利增強”)是中郵基金旗下的一只債券型基金。
12月20日,中郵睿利增強突然更新了基金凈值——0.279元,距離它上次更新凈值已經過去了4個半月的時間。而更新后的凈值距離上一次的凈值——0.93元已跌去了70%。
來源:天天基金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fā)現,“債券踩雷”是中郵睿利增強凈值暴跌的主要原因。
此前,中郵基金在8月6日發(fā)布公告,稱中郵睿利增強持有的債券發(fā)行主體正常進行資產重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根據相關法規(guī),為保護持有人權益,于8月5日起對中郵睿利增強暫停贖回及估值。
來源:基金公告
12月21日,中郵基金再次發(fā)布公告稱,中郵睿利增強前期持有的資產重組主體發(fā)行的債券已交易賣出,產品估值方面較大不確定性已消除,于2022年12月20日起恢復基金估值業(yè)務。
來源:基金公告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成立以來的5年多時間里,中郵睿利增強的規(guī)模從成立之初的2億元縮水到了359萬元。
那么,讓中郵睿利增強規(guī)模連連縮水后,凈值又突然跌去70%的這只債券究竟是誰呢?
1000萬元“砸”在手中近四年
我們先揭曉謎底,再繼續(xù)聽故事。
這只債券便是洛娃集團發(fā)行的“17洛娃科技CP001”。
洛娃科技實業(yè)集團(下稱“洛娃集團”)成立于1995年,是集日化、食品、旅游地產三大產業(yè)于一體的多元化企業(yè)集團,也是曾經紅極一時的知名日化企業(yè),多位明星曾為其代言。也許不少人曾聽過這句廣告語——“洗衣用洛娃”。
2017年8月,中郵睿利增強成立,并在2018年初買入10萬張洛娃集團2017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17洛娃科技CP001”,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價值1005.7萬元。
不幸的是,2018年底,洛娃集團爆發(fā)債務危機,旗下多只債券出現違約,且被曝出賬面大額資金離奇消失、資產被低調抵押等問題。2018年12月6日,洛娃集團發(fā)布公告稱,債券“17洛娃科技CP001”應于2018年12月6日前兌付,截至兌付日營業(yè)終了,發(fā)行人未能按期足額償付該債券本息,已構成實質違約。
受洛娃集團違約影響,“17洛娃科技CP001”一度流通受限,一千多萬元也“砸”在了中郵睿利增強“手里”。
來源:基金公告(2018年四季報)
債券違約后,洛娃集團曾嘗試破產重整。
今年8月15日,洛娃集團公告稱,8月12日,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發(fā)布公告,因公司《重整計劃草案》未獲得債權人會議通過,法院裁定終止洛娃集團公司重整程序并宣告洛娃集團公司破產。
于是,中郵睿利增強終于可以將拿了4年多的“17洛娃科技CP001”全部賣出。
今年三季度末,基金季報顯示,曾經價值1005.7萬元“17洛娃科技CP001”公允價值僅剩183萬元。
這也解釋了為何中郵睿利增強在12月20日更新凈值后,凈值一度跌70%,僅剩0.279元。
那在整個過程中,究竟誰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呢?
基金公司成為“接盤俠”
中郵基金自己便是這位“受害者”。
中國證券報記者對中郵睿利增強成立以來的近20份定期報告進行梳理發(fā)現,過去4年,中郵睿利增強的經歷生動演繹了什么叫做“樹倒猢猻散”。中郵基金用700萬元“自救”中郵睿利增強近4年,最終損失或超300萬元。
2017年8月,中郵睿利增強成立時踩著2億的募集份額底線完成了產品設立。
來源:基金成立公告
中郵睿利增強2017年四季報顯示,“機構1”在基金成立之初買入中郵睿利增強2000萬份,在基金成立后不久迅速撤出。
多位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某些中小公司為了達到基金成立條件,會在發(fā)行時讓“幫忙資金”注入,使得基金在申購份額、認購戶數等方面達到成立條件,這類資金往往以機構資金為主,在基金成立后呈現出“快速撤出”的特點。
根據“機構1”當時的持有份額和持有時間,其或有幫助中郵睿利增強“保成立”的嫌疑,或在基金成立時充當了“幫忙資金”的角色。
“機構1”資金撤出后,也是在2017年四季度,“機構2”和“機構3”入手中郵睿利增強,合計持有份額占基金總份額75%。
2017年四季度末,在“機構1”退出后,中郵睿利增強的規(guī)模不及成立初始的2億元,減少至1.6億元。
來源:基金公告(基金2017年四季報)
從2018年一季度末到2018年底之前,“機構2”和“機構3”都是中郵睿利增強最大的兩個持有者,合計持有份額占基金總份額都在80%以上。
2018年底,洛娃集團違約,“機構2”和“機構3”貌似提前聽到風聲,選擇“撤出”。
但當時,“17洛娃科技CP001”已經“砸在”中郵睿利增強“手里”了,作為基金最大的兩個持有“機構”,若想立馬撤出,勢必需要“接盤俠”前來接盤。
于是,2018年四季度,中郵基金拿出697.91萬元,買入720.23萬份中郵睿利增強,替兩個“機構”當了“接盤俠”。
某知情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當時中郵基金選擇“自救”,是出于“與基民共進退”的心態(tài)。
來源:基金公告(基金2018年四季報)
來源:基金公告(基金2018年四季報)
就這樣,在近四年的時間里,中郵基金一直為中郵睿利增強第一大持有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郵基金所持有的720萬份中郵睿利增強一度占到基金總份額的99.56%。
在這里,我們用一張圖來體會中郵基金過去四年的“隱忍”和“堅守”。
2022年8月,洛娃集團破產一事塵埃落定。賣出“17洛娃科技CP001”后,中郵睿利增強凈值暴跌,三季報顯示,基金的資產凈值一度縮水至359.17萬元。
中郵基金幾乎全部持有中郵睿利增強,如此來算,此前為了“自救”投入的700萬元,如今或只剩下一半。
來源:基金公告(2022年三季報)
“自救”行動還在繼續(xù)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洛娃集團正式破產,中郵睿利增強似乎開始了新的自我救贖之路。
例如,三季度末,除“17洛娃科技CP001”外,中郵睿利增強前五大重倉債券還包括22國債01、上銀轉債、招路轉債、興業(yè)轉債,期末分別占基金資產13.02%、8.91%、6.38%、5.94%。相較于二季度末,該基金增持22國債01共600張,期末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提升至13.02%。而“17洛娃科技CP001”隨著公允價值減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也從二季度末的73.42%降至三季度末的50.95%。
我們再用一張圖來觀察“17洛娃科技CP001”這顆“雷”在中郵睿利增強“體內”的存留過程。
過去4年,不少“小資金”在中郵睿利增強中進入又出去。
2020年11月26日,也許是意識到中郵睿利增強“體內的雷”不久將爆發(fā),中郵基金在當天發(fā)布了中郵睿利增強暫停申購的公告,注明原因為“為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來源:基金公告
最后,我們再用一張申購贖回的圖來體會中郵睿利增強成立后成為“僵尸”基金的全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