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18萬每晚天價酒店一房難求”“三亞春節20萬一晚酒店已售罄”等話題引起熱議,彰顯著三亞旅游的火熱。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元旦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271.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按可比口徑,該規模已恢復至2019年元旦節假日同期的42.8%。
一些人逐漸從病毒中恢復過來,策劃起出行。三亞、西雙版納、大理、廈門,這些溫暖濕潤的城市,成了“陽康游”的首選。
(相關資料圖)
“三亞18萬每晚天價酒店一房難求”“三亞春節20萬一晚酒店已售罄”等話題引起熱議,彰顯著三亞旅游的火熱
然而,另一些人卻因為普遍的感染對出門持謹慎態度,某些地區的民宿老板因此過了一個糟心的元旦假期。
在北京郊區經營兩家民宿的任明一說,2022年整個12月,兩家民宿的入住率都在10%以下,到了元旦也沒有熱鬧起來。
鹽財經記者問任明一,疫情即將進入第四年,何時是民宿經營最艱難的時刻?
她答:就是現在。
過去的日子回來了
在廈門海濱公園,趙照和伴侶一起看了2022年的最后一場日落。
橘紅色的余暉落在粼粼水面上,潑在整座城市里。太陽漸漸沉入地平線,這艱難的一年即將過去,她拍下照片,將這一刻定格。
趙照和伴侶,在廈門看2022年最后一場日落
2022年12月29日,趙照臨時策劃了這次出行。上一次出游還是8月,此后近半年,疫情暴發、政策限制,他們就一直被困在家和公司之間,日復一日地生活。
旅行,是個逃離日常生活的出口。趙照喜歡去海邊,她說,聽海浪的聲音是一種解壓,能緩解被工作包圍的焦慮。
新年第一天,李明富在福建漳州東山島,一處海沙細軟、海水清澄的內灣旁。他看見幾只白色的小狗,踏著海浪,奔跑往返于島岸和礁石之間。他原以為狗都是怕水的,眼前這一幕,讓他新奇又欣喜。
李明富說,于他而言,旅行是一次充電,是對生活狀態的一次調試。“就好像專門留出幾天來,去裝快樂、輕松的東西。這段時光,可以給我供能很久。”
三年來,在持久的防疫中,去鄰城的海邊坐坐、和朋友吃一次燒烤,一次逃離日常生活、為自己充電蓄能的旅行,全都變成了一種“非必要”的奢侈。
然而,當足跡長久地被限制在一座城市、一個街道甚至是一個房間里后,人們漸漸發覺,生命中的美好、愜意,其實就是一次次“非必要”構成的。生活的意義,就在于約上三兩好友,出門去逛逛,偶遇一次驚喜。
終于,防疫政策迎來重大調整。一些人從新冠感染中康復以后,趁著體內抗體水平尚處于較高水平,迫不及待地計劃出行。
從一些數據里,能看出人們的雀躍之心。據去哪兒網數據,第一波“陽康”撐起了2023年元旦旅游市場。2022年12月7日“新十條”發布后,去哪兒平臺國內機票預訂量經歷短暫下降后,12月19日開始逐日增長,此后的單日增幅達30%。
據去哪兒網數據,第一波“陽康”撐起了2023年元旦旅游市場
攜程稱,2022年元旦假期,只有不到四成的用戶跨省出行,2023年剛剛過去的小長假,有了近六成的用戶選擇跨省游。
跨境游也迎來復蘇。
1月8日,入境免隔離措施實施在即,國際客運航班“五個一”和“一國一策”等調控措施即將取消,元旦跨境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145%,春運跨境游熱度更高,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260%。中國臺北、中國澳門、首爾、新加坡、香港、曼谷、東京、倫敦、洛杉磯、悉尼,是攜程跨境機票預定的十大目的地。
人與人之間、與世界之間的聯結,正重新建立。李明富在計劃一次倫敦行,他想去英國見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順便在歐洲逛逛。
“大家更愿意期待重逢。”他說,“感覺過去的日子回來了。”
消失的訂單
當游客們沉浸在計劃出行的雀躍中時,旅游從業者們卻不樂觀。
周老板在大理經營一家設計酒店,在疫情前兩年,像元旦假期這樣的三天小長假,入住率能達100%,“最差每天空個一間房”。然而,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元旦假期,入住率卻只有70%左右。
這還是刻意降價的結果。
2022年12月中旬,大理市客棧協會會長李海忠曾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他說,近日大理客棧取消訂單的情況明顯增多。這一信息,在當時有些惹人意外。
2022年12月中旬,大理市客棧協會會長李海忠曾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他說,近日大理客棧取消訂單的情況明顯增多
李海忠解釋,原因在于,面對新冠感染流行,人們戒備心加強,“反而不敢出門了”。
在北京、廣州、重慶等特大城市,感染高峰在2022年12月中下旬已經發生,到了元旦,大部分人從感染中恢復過來。但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及城鎮、鄉村,高峰還未完全過境。地區之間疫情發展不平衡,意味著,對于旅游業來說,不是所有潛在游客都走出了陰霾。
小長假期間,在大理,酒店和民宿的房價通常會上浮30%左右。這個元旦之前,周老板像往年一樣漲了價,卻發現“根本沒人訂”。后續,直至把價格降至與普通工作日一致的水平,才陸續有了客人。
疫情三年,大理客棧的經營整體上是艱難的,李海忠在接受采訪時稱,三年過去,約30%客棧已經歇業、倒閉、轉讓。
只是,不同檔次的客棧,情況稍有不同。周老板說,低端客棧的日子是“更難過的”,“畢竟競爭強度大,它們又沒什么競爭力”。而高端、中端客棧,基本能勉強維持每年的收支平衡。
任明一在北京懷柔區渤海鎮經營兩家民宿,周圍山清水秀,每逢周末、節假日,民宿就會迎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們。
任明一經營的民宿
但在2022年12月,北京疫情全面暴發的當月,兩家民宿的全月客房使用率分別只有10%和7%。
“我還是有一些老顧客照顧生意的,其他的京郊民宿,我相信在十二月80%都是關門狀態。”她說。
較于全國其他地區,北京疫情發生得更快、更早,近元旦時,人們大都已逐漸康復,按理說,京郊游該迎來小高峰。但從民宿入住率來看,“沒有高上去,入住率只有50%。換作往年元旦,京郊民宿應該是很熱鬧的,這個數字應該接近100%。”
疫情前兩年,盡管偶爾受封控影響,但人們跨省流動受限,只能選擇京郊游出游,京郊民宿業整體上還不錯。
然而,2022年末,嚴格封控一個月,全面感染一個月,“盡管放開了,現在是人們自己不敢出門,對待疫情更緊張了”。
兩家民宿還需要維持經營,一家四口人還需要維持生活。于她而言,這是很冷的一個冬天。
走出低谷
任明一將民宿業正處于的當下,比作十二節氣中的冬至。
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這是北半球黑夜最漫長的一天。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往北移動,白日逐漸變長、黑夜逐漸縮短,地理學意義上,春天就要來了。
但對于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來說,冬至不是最冷的一天。更嚴酷的寒意,還在后面。
“你明知道太陽開始往回走了,但還必須熬過一九二九三九,未來一段時間才是最難熬的。不然,迎不來春天。”任明一說。
在業界,人們普遍將今年“五一”小長假視作旅游業的轉折點。
中山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保繼剛教授稱,基于醫學專家的判斷與疫情常態化現實,“旅游的復蘇是必然的,但其恢復過程是階段性的”。
目前,全國正在經歷的感染高峰會影響游客的出行意愿,“但若明年3月疫情進入穩定期,旅游將會開始真正相對規模的恢復,明年‘五一’之后,旅游業應能恢復至2019年的運行模式。”他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說。
孫曉彬在旅行社從業近十五年。他預估,未來半年之內,“即使旅行社能恢復一點,收入也是非常少。等到‘五一’,天氣暖和、疫情平穩后,應該才會好一些。”
而在“五一”之前的這段時間,是留給旅游業恢復元氣、走出低谷的準備期。
疫情三年,孫曉彬所在的金橋國旅在寧夏原有39個門店,現在只剩下不到10個。沒活干,旅行社一度鼓勵員工去開展副業,養家糊口、自謀生路。
這幾天,孫曉彬與其他兩位高層管理人員開了會,討論新一年的工作安排。旅游人終于有了盼頭,忙碌起來。三年來,他們的許多業務荒廢了,有些工作得從頭做起。把原先各奔東西的員工召集回來,把已有的旅游線路重新規劃安排,把手上的客戶資源重新聯系和維護起來。
最近,已經有客人陸續上門,咨詢春節的旅游項目。這就是積極信號。
2019年,金橋國旅旅行業務收入超1000萬,那是輝煌的一年。然后,疫情來了,2020年全年收入,僅2019年的30%左右,2021年稍恢復,是2019年的50%。最慘的是2022年,旅行社全年收入不超過5、6萬元,近200倍的縮水,斷崖下跌。
終于,這三年算是熬過來了,孫曉彬想。
不過,他對旅游業的恢復情況,仍然持謹慎態度。孫曉彬說,通過旅行社成團出游的人,以退休的老年人居多,比例能占60%以上,全國旅行社大概都是如此。銀發族有時間、有閑錢,想去全世界看看,還希望有人幫忙規劃行程,他們是旅行社的主要目標群體。
通過旅行社成團出游的人,以退休的老年人居多
但在疫情中,他們也是高危群體。可以預見,在全國乃至全球疫情形勢趨于平緩之前,兩年之內,旅行社業務不會完全恢復至2019年水平。
但孫曉彬仍懷抱希望。在大理經營酒店的周老板也說,以前,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現在放開了,遲早會恢復正常的,經歷陣痛是必然的”。
盡管還將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但他們已經看見曙光。
(應受訪者要求,趙照、李明富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