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Pro 作者|DorAemon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幾天,三言曾經盤點過2022年一些互聯網科技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對于公司來說,每年都要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做出相應的改變。
如果說組織架構調整是公司的實際行動,那么這種實際行動效果如何,也是每家公司非常關注的。
到了每年年初,各公司會進行一輪“反思潮”,思考總結過去一段時間公司業績表現,以及對新的一年規劃展望。
具體表現形式則是每年初各家公司創始人或者高管都會發布全員信,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去年底和今年初,越來越多的大佬加入了反思潮。
那么, 今天我們就簡單盤點下各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大佬們是如何反思的。
各互聯網科技大佬的2022反思
時間:2022年11月
京東劉強東:PPT花里胡哨,業績表現不盡人意
劉強東在此前的一次內部會議中就針對對公司進行過反思。當時,劉強東先后對高管薪資進行調整,同時痛批了公司內部的一些問題。
首先,劉強東宣布集團副總監及以上管理層現金薪酬下調10%至20%,省下來的錢全部拿來給基層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提高基層員工福利待遇。
同時,劉強東在內部講話中痛批公司高管,稱他們“PPT做的花里胡哨非常漂亮”,但是實際業績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也就是只會講故事,但正經業務做不起來。
反思要點:
1. 高管只會講故事,實際行動跟不上
2. 降低高管薪資,提高基層員工待遇
騰訊馬化騰:腐敗問題嚴重,不要再提買量
和京東內部反思同期,馬化騰也在內部會議中“發飆”。他首先點出公司內部貪腐問題“觸目驚心”。馬化騰稱很多業務做不起來,并非管理者問題,也不是業務方向問題,而是貪腐漏洞太大,業務被掏空。下一步,騰訊將數字化能力引入反舞弊中,騰訊所有報銷和外部供應商的數據全部匯集起來,內審內控進行大數據分析。
同時,馬化騰肯定了微信事業群(WXG)最亮眼的業務是視頻號,是全公司的希望。下一步將調整長視頻戰略,砍掉非精品內容。同時,視頻號未來的挑戰則是如何在不下場做電商的前提下把電商閉環做好。
在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方面,馬化騰認為過去20多年老產品全部在此,積累了大量不可避免的問題。對于PCG調整,馬化騰認為可能不需要減員,但團隊要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此外,馬化騰還強調自己已經不相信買量的故事,騰訊以后任何業務,包括互動娛樂事業群(IEG)都不要再提買量,沒有意義。 2022年騰訊核心主題是降本增效,很多業務該砍掉就砍掉。
反思要點:
1. 貪腐問題嚴重
2. PCG積累大量不可避免的問題
3. 不再買量
4. 降本增效
時間:2022年12月
字節梁汝波:將持續去肥增瘦
據報道,2022年12月,字節跳動CEO梁汝波在全員會議中指出,字節產品的DAU雖然增長,但是增幅低于年初設定的目標。同時,他也表示公司將持續去肥增瘦。
時間:2023年1月1日
蔚來李斌:八大問題亟待解決
元旦,李斌發布全員信稱,蔚來在2022年經歷至少兩次停工,因各種原因工廠滿負荷正常生產時間不多。同時因供應鏈緊缺,工廠產能爬坡亦有阻礙。
在信中,李斌肯定了2022年的成績,例如年度交付量達到12.2萬臺,同比增長34%;基于NT2的三款全新車型ET7、ES7和ET5交付等。不過,李斌還指出了團隊8項做得不足之處。
首先是交付量增速落后于市場整體增速;應對供應波動,很多廠商反應更迅速高效;針對需求波動,公司調整不及時,造成不必要損失;新車上市后軟硬件質量問題影響產品口碑和聲譽;測試車事故和數據竊取事件暴露公司內部管理需要加強;解決問題的閉環速度距離用戶期望有較大差距;組織和團隊擴展過快,內部溝通效率有待提升;數字管理系統不能很好的支持業務新需求,成為業務發展瓶頸。
此外,李斌在全員信中還透露要對低效的組織、低效的團隊、低效的流程和低效的項目進行梳理和優化。
反思要點:
1. 交付量增速落后市場增速
2. 對供應鏈危機反應滯后
3. 對需求波動調整不及時
4. 新車口碑受影響
5. 數據被盜暴露管理漏洞
6. 用戶對售后服務不滿
7. 內部溝通效率低
8. 數字管理系統不支持業務新需求
時間:2023年1月3日
百度李彥宏:騰訊有的問題百度也有
據報道,1月3日,根據百度公司內網顯示,李彥宏在面向全體員工內部直播時,指出了不少公司內部管理和業務上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中李彥宏被提問是否關注到馬化騰內部講話,對此,李彥宏回答稱“騰訊的問題百度也都有”。他進一步指出,百度與騰訊在過去一年的差距在于百度沒有類似騰訊視頻號這樣的明星產品;而百度在研發強度、研發占收入比例上比騰訊高。
李彥宏強調,百度長期對賺錢的定義僅圍繞在收入,但不注重質量。“一個明星、高增長業務,仔細一看自研產品只占收入的20%多,70%多的東西都是轉售。那跟貿易公司有什么區別呢?”比收入更有質量的判斷實際上是毛利、運營利潤、現金流等標準。
另外,李彥宏也對公司層級不夠扁平、匯報線過長導致理念變形問題進行反思。他表示公司可能有五、六個層級,傳遞到基層、一線員工時,員工根本不理解“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最后,李彥宏也強調百度會繼續在AIGC方面加強投入。
反思要點:
1. 騰訊的問題百度一樣有
2. 對賺錢圍繞在收入,但不注重質量
3. 公司層級不夠扁平、匯報線過長
小米雷軍:穩健推進,蓄勢待發
1月3日 雷軍發布內部信,除了宣布集團新任命盧偉冰為集團總裁以及王曉雁、屈恒和馬驥為集團副總裁外,也對公司2023年定了調。
雷軍表示,2023年對小米而言是開啟全新發展周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深刻變革進入深水區之時。2023年小米的關鍵詞是“穩健推進,蓄勢待發”。在2023年,小米要為未來5至10年的長期發展打下基礎,并為未來2至3年新一輪爆發做充分準備。
這封信中雷軍認為小米未來兩三年將有新一輪爆發,所以2023年小米要求穩。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雞湯”文學,字里行間充滿樂觀情緒。
但2022年小米壓力還是挺大的,根據公司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總營收同比下滑11.1%至425億元;出貨量同比下滑8.4%至4020萬臺,毛利率也下降到8.9%。而與此同時小米造車投入也非常巨大,對于正在沖擊高端的小米來說要前方的路并不好走。
從雷軍為小米2023年定下的“穩健推進,蓄勢待發”關鍵詞來看,雷軍對小米未來還是充滿信心,公司重心放在智能手機、造車等業務中,沒有盲目擴張,經營穩健。
所以對于小米來說,2023年穩中求進,打好基礎是最佳選擇。
反思要點:
1. 穩健推進,蓄勢待發
2. 未來兩至三年有新一輪爆發
樂視張巍:消費者信任度有待提升
1月3日,樂視發布內部信,宣布將實施“四天半工作制”。
樂視這樣一家背負著巨額債務、前途未卜的公司,如今卻敢為天下先,在996、007橫行的時代推出四天半工作制,著實令所有人有些目瞪口呆。
樂視CEO張巍在內部信中除了宣布實施四天半工作制外,也對2022年進行了簡單總結。信中表示,2022年業績總體平穩,經營業務實現現金流平衡。不過受到資金危機影響,消費者對樂視產品的信任度亟需提升,擔心售后無法保證。對此,樂視在2022年實施了新的售后標準。
總的來說,樂視的內部信重點在于實施新的四天半工作制,而在反思方面只提及了消費者對樂視的品牌信任度問題。
樂視過去幾年鮮有新業務開發以及沒有擴張,硬是憑借版權和會員從瀕臨破產走到如今令所有人羨慕的“神仙公司”,這點倒是值得其他人學習。
反思要點:
1. 消費者信任度亟待提升
2. 那些用行動“反思”的公司
除了上面這些公司發布內部信明確表達了對過去一年公司問題反思之外,有些公司雖然沒有以公告形式反思,但卻以實際行動做出了改變,
三言此前寫過,B站在2022年進行的組織架構調整中,陳睿親自負責游戲業務。這實際上說明B站在對過去業績進行的反思認為公司游戲業務疲軟,所以就由陳睿親自抓游戲。
還有阿里巴巴,阿里在最近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中,張勇宣布親自擔任阿里云智能總裁,并分管釘釘業務。
與B站類似,張勇親自負責阿里云智能業務,也說明了阿里對這塊的反思。如今,云計算已經成為各大科技巨頭必爭之地,張勇親自帶隊足以說明阿里對該業務的重視程度相當高。
反思重要,實際改變更重要
綜合來看,幾家公司的反思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樂觀派,一種則是嚴肅派。
所謂樂觀派,即不明確點明公司問題,同時以類似“雞湯”方式給公司和員工加油打氣。典型的有小米和樂視,尤其是小米,并沒有明確的問題反思;而樂視更是在僅提及少部分問題基礎上,放了“大招”,宣布實行四天半工作制。
而大部分公司的反思方式其實都是嚴肅派。
騰訊、百度、京東等公司,都對過去一年公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嚴厲批評與指出。實際上任何一家公司要想有所作為,都要在不斷的自省中前進。公司發展的越大越快,積累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遲早有一天會出問題。
2023年,就是各公司用實際行動改正問題的時候了,效果如何呢?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