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在這個冬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溫暖回饋”。繼上海、浙江之后,又有多地為一線醫護人員發放抗疫補助。
共計8000萬,
【資料圖】
四川德陽向醫務人員發放補貼
據紅星新聞報道,記者1月6日從德陽市政府獲悉,為進一步加強醫務人員關心關愛,德陽市從即日起,將陸續向堅守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發放總額8000萬元的工作補助。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據了解,享受工作補助的一線醫務人員包括全市各醫療機構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病例標本采集和病原檢測等工作相關人員。預計涵蓋全市143家醫療衛生機構,累計覆蓋1.7萬余人。
此次工作補助發放,計核時間從2022年11月1日起。德陽市本級各醫療機構根據排班表核實工作量和補助金額,按照每人工作滿24小時300元的標準予以補助。各區(市、縣)醫療機構、民營醫療機構補助標準由當地相關部門參照市級標準自行確定。除發放工作補助外,德陽市還將推出核增醫療衛生機構一次性績效工資總量、加大醫務人員執業保障力度等一系列舉措,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關心關愛。
德陽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李毅說,“救死扶傷本身就是我們作為醫務人員的天職,德陽實施這一系列關心關愛措施,充分展現了市委市政府和廣大群眾對醫務工作者的認可和關愛,也是對我們這幾年工作的最大嘉獎。”
候診的患者黃先生說,三年來,廣大醫務人員始終奮戰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頂在最需要的地方,守護著大家的健康,他們理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回報。
福州給疫情防控醫護人員發放補助:
每人6000元,含編外
澎湃新聞從福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應急指揮部獲悉,福州市日前已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新階段醫務人員保護關心愛護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繼續做好疫情防控新階段醫務人員保護關心愛護工作,確保醫務人員更好地投入各項救治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通知稱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醫務人員面臨著新冠感染和服務量急增的雙重壓力。通知對公立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在崗人員核增一次性工作補助、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強化保障和統籌調配、建立健全醫務人員幫扶慰問機制、落實職稱傾斜政策、保障醫務人員執業安全、強化正向激勵宣傳等七方面做了具體要求。
通知明確,給予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在崗人員(含編內人員、簽訂聘用合同并在崗的編外人員)以及參加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在培住院醫師、專科醫師、退休醫務人員等每人疫情防控一次性工作補助6000元,于2023年1月20日前發放到位。疫情防控一次性工作補助另行核增工資總額,不納入工資總額基數,同時,福州市各級醫療機構要及時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醫務人員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在職稱評聘中優先申報、優先參評、優先聘任。
通知要求,各級工會、婦聯、共青團、紅十字會、機關黨工委等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建立健全醫務人員幫扶慰問機制,解決其后顧之憂;特別是對于從事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服務的村醫,由所在縣(市)區給予一次性年終慰問金。新聞媒體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在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展示醫務人員的責任擔當,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福建漳州發放疫情防控
一次性工作補助3000元
1月7日,福建漳州市衛健委發布《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新階段醫務人員保護關心愛護工作的通知》稱,為確保醫務人員更好地投入各項救治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給予市直公立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及其他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衛生健康機構在崗人員每人首次發放疫情防控一次性工作補助3000元,于2023年1月20日前發放到位。
該通知稱,為繼續做好疫情防控新階段醫務人員保護關心愛護工作,確保醫務人員更好地投入各項救治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給予市直公立醫療機構(市醫院、市中醫院、市第四醫院、市皮膚病防治院)、疾控機構(市疾控中心)及其他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衛生健康機構(市衛生監督所、市急救中心、市中心血站、市婦幼保健院等)在崗人員,包含編內人員、簽訂聘用合同并在崗的編外人員以及參加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在培住院醫師、專科醫師、退休醫務人員等每人首次發放疫情防控一次性工作補助3000元,于2023年1月20日前發放到位(縣、區、開發區發放對象參照市直單位)。疫情防控一次性工作補助另行核增工資總額,不納入工資總額基數,所需資金由同級財政承擔。
同時,該通知要求各級醫療機構要及時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重點關注在重癥危重癥患者病區或緩沖病房重癥監護床位工作的一線醫務人員,在發熱門診(診室)和緩沖病房工作的醫務人員,參與發熱呼吸道癥狀患者及新冠病毒感染者診療工作、為居家治療的感染者提供健康監測和健康管理的醫務人員,城市三級醫院向基層下沉以及醫共體牽頭醫院向基層下沉駐點、巡診的醫務人員,以及其他接診、救治工作負荷急劇增加的醫務人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重點人群調查、分級分類健康服務、上門監測、隨訪管理、疫苗接種等疫情防控指令性任務,可核增績效,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基數,所需經費可從2020年起每年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中統籌安排。
媒體評論:獎勵醫護就該實實在在
針對為一線醫護人員發布防疫補貼,此前光明日報發表評論表示,獎勵醫護就該實實在在。
評論稱,當前,不少地區都在經歷奧密克戎感染的高峰期,醫護人員面臨著更高的感染風險和更大的救治壓力。與發熱門診和急診爆滿、提供晚間“延時服務”等情況相對應的,是醫護人員的滿負荷工作,他們中還有不少人帶病堅守,“輕傷不下火線”。
這份守護是可貴的,對他們的獎勵和關愛也應該是實實在在的。我們的感謝不能只是喊喊口號,慰問信嘉獎函可以有,但真金白銀的回報也不能少。更何況,他們本就付出了更多的勞動,正如網友所說,“發得合情合理”“該狠狠地發錢”。
評論表示,“逆行”“沖鋒”,三年來,他們始終如此。奮戰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頂在最需要的地方,守護著人們的健康。在疫情防控的新階段,他們依然如此。也不只是大城市、大醫院,還有各地的縣醫院、鄉鎮衛生院,甚至村衛生室,很多醫護可能此前從未接觸過新冠救治,面對大量激增的感染人員,他們也在盡力迎戰這場大考。
醫護人員的奮戰和付出,理應建立在充分的保障之上。這種保障應該是實打實的、真真切切的,也應該是他們最需要的。真金白銀的補貼要有,防護物資要有,合理的排班、休息、飲食也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