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正處于兩年半以來的首次“死亡交叉”邊緣,去年9月觸及逾20年高位的升勢繼續消退。
(相關資料圖)
據市場分析理論,當某項資產或匯率的50日移動均線下穿200日移動均線,就會形成死亡交叉。
技術分析師認為,這釋放出某項資產或匯率可能進一步下跌的信號,盡管從歷史上看,情況并不總是如此。
華爾街日報援引FactSet數據顯示,周二早盤,衡量美元兌一籃子其他主要貨幣的ICE美元指數的50日移動均線位于106.24。這一數值與200日移動均線相差無幾,后者為106.13。
而ICE美元指數上一次出現這種形態是在2020年7月初。
該指數周二小幅上漲至103.30,此前一天觸及去年6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元近幾個月走軟的驅動因素有很多,但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歐元前景改善。歐洲央行將采取更強硬立場的預期,引發了美歐之間利差可能繼續縮小的期望,利差收窄有助于提振歐元走勢。
此外,能源價格下跌也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從而促進歐元區貿易條件的改善,這是貨幣估值的另一重要影響因素。
以史為鑒,利差對匯率有著巨大的影響,因為一國利率升高通常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國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2022年,由于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領先于其他發達國家,美元受益匪淺。
渣打G10貨幣策略全球主管Steve Englander稱,由于國際股市和債市出現動蕩,全球投資者轉向了美元,將美元視為避風港,這為美元的歷史性上漲增添了額外的動力。Englander在一系列研究報告中分析了這些因素對匯率的影響。
但是,在美元匯率見頂后的幾個月里,交易員們的預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歐洲和美國的通脹放緩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之前被嚴重打壓的歐元將卷土重來。去年歐元兌美元一度觸及平價,這是自歐元誕生后不久以來的首次。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全球外匯研究聯席主管George Saravelos在周二的研究報告中分享了交易員認為歐元兌美元可能繼續反彈的原因。
“歐洲和美國之間的通脹差距表明今年利率差將進一步縮小……更廣泛地說,相對周期傾向于美聯儲在歐洲央行之前進行政策轉向,”Saravelos說。
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歐元最近的漲勢過頭了。
國際金融協會(IIF)首席經濟學家、前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外匯策略師Robin Brooks在周二的一條推文中說,歐元的反彈表明歐元區經濟已恢復到“一切如常”,但事實并非如此。
在Brooks看來,這種誤解導致了歐元匯率的“重大偏差”。
外匯策略師們稱,展望未來,美元交易員的下一個近期關注焦點應該是定于本周四公布的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報告。
任何表明通脹壓力繼續減輕的跡象,都可能強化投資者對美聯儲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啟動降息的預期,這種預期一直是推動美元走低的一個主要因素。
荷蘭國際集團(ING)全球市場主管Chris Turner在周二的一份研報中稱:“當然了,市場并不相信美聯儲將把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5.00%并長期保持在這一水平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