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9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為素質教育過去一年畫上了句號,也為接下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過去一年,素質教育賽道略顯沉寂,機構普遍處于摸索階段。但這一賽道的價值依然凸顯,新型創業機構獲得融資,頭部企業視其為重要的轉型方向。如今,有了明確的監管條文后,素質教育賽道有望進入新的階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政策監管終明朗
整個2022年,素質教育賽道的監管始終持續。
從年初開始,教育部就強調重點監管非學科類培訓,查處52家惡意漲價機構。
到3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及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公告,強調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不得使用培訓貸方式繳納培訓費用。且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
5月,教育部官網通報顯示,截至4月30日,各地已有10.99萬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納入監管與服務平臺監管,85%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納入預收費監管,教育部正在引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9月,教育部再度強調強化非學科類培訓監管。
監管疊加疫情反復,素質教育行業并沒有出現如火如荼的發展局面,相關細分賽道的頭部機構,特別是面向K12群體的機構并沒有密集的動作。
直到12月29日,《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發布,非學科類培訓有了明確的方向。在《意見》中,監管明確從業人員必須具備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相應類別的職業(專業)能力資質。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在崗教師,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強調了不得開設學科類培訓相關內容。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不得晚于21:00。在收取費用方面,強調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
《意見》中也提出各地根據需求可以適當引進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上述規定的提出,讓素質教育賽道有了明確的準則,為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分化的細分賽道
一年間,監管動作不斷,素質教育機構也呈現著分化的發展趨勢。
對于學前年齡段,由于“雙減”政策明確要求,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與此同時,政策對培訓廣告進行嚴格管控,不少機構面臨較大壓力。
在二級市場,諸多公司股價低迷。美股上市公司洪恩將“學習服務”和“學習材料及設備”兩項營收類目更名為“線上訂閱”和“線下產品及其他”,雖然業績保持亮眼,但股價依然創造了歷史新低。
為此,學前教育階段的初創企業紛紛將方向聚焦到親子、育兒、繪本、互動教育等領域。去年三月兩會期間三孩政策受到關注,在二級市場,托育服務、三孩概念、輔助生殖等板塊一度出現了大漲。
在一級市場,親子互動、繪本、讀書、母嬰等相關領域的初創公司紛紛完成融資,其中,嬰幼兒育教服務商“愛多紛”獲得了數億人民幣Pre-A輪融資。聚焦親子讀書會社區的“好奇說”、聚焦母嬰消費的“家后”等,融資額達到數千萬人民幣。
K12階段,素質教育則有著明確的學科與非學科劃分。按照教育部規定,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
因此,相關初創公司的創業方向也普遍聚焦上述非學科領域。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體育賽事的大年,2022年,與體育培訓相關的領域出現了小熱潮。少兒體適能培訓教育品牌“體能虎”、青少年體育服務提供商“吾同體育”、青少兒體育培訓平臺“賓果運動”均獲得了數千萬元人民幣融資。
除了上述年齡段,面向成人的素質類教育也在2022年走到了大眾面前。成人素質教育主要聚焦家庭場景中的幸福感提升,親子關系、減脂健身、夫妻關系、深度自我探索、個人表達溝通等課程收到關注。
過去一年,面對相對沉寂的行業環境,素質教育雖然面臨較大的壓力,但仍然在部分細分賽道有可圈可點的表現。
賽道價值凸顯
雖然合規壓力始終高懸頭頂,但素質教育仍然展現了強勢的一面。
一方面,素質教育依然是教培頭部企業的熱門選擇。新東方在教育領域的規劃共四個方面,面向中小學生的素質素養教育體系和產品體系是其中之一。好未來在19年司慶時發布“科教、科創、科普”,其中科教方面涵蓋科學、人文、科技智造等素質教育產品。高途轉型有四個方向,其中,素質教育占了重要一部分。轉型進展迅速的有道,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四大業務之一,第三季度凈收入同比增長超200%。11月,有道縱橫還成立了有道縱橫“冠軍班”計劃。
除此之外,掌門教育、思考樂等上市公司,猿輔導、作業幫等獨角獸企業均在素質教育領域有所布局。
另一方面,關于素質教育的上升通道并沒有關閉。在今年獲得融資的素質教育機構中,寓樂灣完成了E輪融資,小葉子音樂教育獲得了C+輪融資,均是較高輪次的融資。同時,深交所此前發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年修訂)》中,雖然明確禁止從事學前教育、學科類培訓的企業在創業板發行上市,但其中并未涵蓋非學科類的素質教育。
天風證券表示,近兩年頭部機構積極優化教研模型,已基本整合出相對可復制的素質教育教學內容。義務階段學科培訓已退出資本化舞臺,綜合全面豐富的非學科內容有望是未來校外培訓的主要發展方向。華西證券也表示,教育部發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規范意見符合預期,利好行業出清,龍頭企業受益。這意味著,素質教育的價值依然受到資本認可。
回顧過往一年,素質教育更像是在積蓄能量,沒有出現大發展、大變化。但在平靜的表象之下,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基本明晰,初創企業不斷涌現,發展通道并未關閉。未來的發展前景,似乎并不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