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曾經的東三省,土地肥沃,農業發達,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然而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東北地區開始出現經濟下滑,人口外流的現象。過去二十年,盡管東北振興計劃不絕于耳,但時至今日東北經濟依然沒有多大起色。
東北經濟到底怎么了?該如何破局?為何會出現“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又將如何發展? 2月4日,鳳凰網財經與東北證券聯合發起的“2023(首屆)長白山高峰論壇”舉辦,本次峰會主題為“展望2023-后疫情時代春暖花開 ”,重點從政策、投資、房地產、能源、旅游等領域展望未來投資機會,把握時代脈絡。
在論壇召開前夕,鳳凰網財經對話全國人大代表、遼寧人大常委、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就東北的人口、地產、經濟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在談到東北地區的GDP增長時,余淼杰指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縱向比較的話東北GDP總量在不斷提升,比如遼寧今年的GDP達到2.89萬億人民幣,其實是相當于一個小型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規模,所以從總量上來講是可觀的。
余淼杰同時指出,如果跟全國其他省份橫向相比,客觀的講,東北的經濟發展速度相對會比較慢,比如說遼寧GDP在全國的比重大概是2.5%左右,排在17位到18位,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余淼杰表示,自己對遼寧的發展充滿信心,對東北的經濟充滿信心。“如果說要給一個數字的話,我個人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遼寧的GDP在全國的比重翻一番,到達5%左右是沒有問題的。”余淼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