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2月4日,鳳凰網財經與東北證券聯合發起的“2023(首屆)長白山高峰論壇”舉辦,本次峰會主題為“展望2023-后疫情時代春暖花開 ”,重點從政策、投資、房地產、能源、旅游等領域展望未來投資機會,把握時代脈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左到右依次為:主持人、中國東星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蘭世立、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
峰會設置了以“后疫情時代的文化旅游創新”為主題的跨界談話,中國東星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蘭世立、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就促銷費、推進旅游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度對話。
老百姓的消費不需要刺激,需要穩定性
2022年,經濟發展備受考驗,特別是疫情之下的餐飲、旅游等消費行業受限嚴重。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比上年下降0.2%。多重壓力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銷費措施,穩住了國內的消費市場。隨著防控政策進一步優化,2023年如何在新形勢下進一步促進銷費、激活國內消費潛力?
付鵬表示,居民的消費不需要刺激,如果對于遠端的預期收入是穩定的,那么居民的消費行為就會是自發的。
他以疫情放開后的滑雪度假為例,稱疫情后的滑雪度假區以家庭游為主,并且出現一房難求的情況,以往高收入人群、高凈值用戶人群占比多的情況沒有出現。
由此他認為,只要擺脫了疫情這種不確定性的東西,先讓自己緩沖一下,不管是收入好壞、就業有無,大家在春節期間還是非常樂意去平復心理的,“你只要給他一個穩定的環境,讓他有這樣的一個預期,有錢的有有錢的消費方法,沒錢的有沒錢的消費方法,但是都會有線性的消費產生。”
與付鵬“消費不需要政府刺激”的觀點不同,蘭世立認為,消費不用政府刺激,但需要企業來刺激,需要產品來刺激。比如長白山度假區,如果沒有這個度假區的建設,就沒有這個消費,大家就不可能到這里滑雪,我們也不可能到這里開會,這個消費就不存在。
“更重要的是要打動大家的好的服務、好的產品,我覺得他會吸引每一個人。所以旅游還是用市場化行為刺激,而不是用消費券,政府政策這是沒有意義的。”蘭世立說。
我國旅游業還停留在20年前,產品缺乏升級和整合
作為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旅游業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2022年全年,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紓困政策,從推動產業創新,到加大金融支持,多措并舉助力旅游業復蘇。
但蘭世立認為國內旅游業的問題是“沒一個好的旅游企業,沒一個好的旅游產品”。他指出目前國內更多的是“旅行”,而不是“旅游”,他以長白山旅游為例,解讀了中國當前旅游業的困境。
蘭世立稱,“比如大家到長白山來,都去攜程,去哪兒訂個機票、訂個酒店就來了,他沒有專業的導游,沒有專業的旅游產品,沒有整體的策劃。為什么現在攜程已經壟斷了中國出行的這些旅游資源,一直想做旅游產品,但是他二十年來努力的結果還是個機票加酒店?這個不是旅游產品,這只是一個出行的服務。”
對此,付鵬表示認同。他稱,當下中國的旅游還停留在20年前,旅游的“游”沒體現出來,它的產品沒有升級,也沒有整合。
他進一步稱,尤其這兩年,冰雪經濟打開以后,東三省的資源非常好,非常優質,但是沒有整合好。比如來東北旅游,當時的感覺就是逛農村,但是你會發現兩邊有邏輯上的問題,“當地人可能認為你們來東北就想大花襖子大棉褲,然后鐵鍋燉大鵝,可能他認為你需要,但實際上你會發現你并不一定想要。這就導致我們說的旅游產品和用戶之間并不匹配。”
除了缺乏資源整合,付鵬認為制約東北冰雪經濟發展的因素還包括“缺人”。他補充道,東北的旅游產品依然落后,“很大一個因素我認為(是)缺人,能創造這種創新性的年輕人并不會回來就這塊蛋糕做一些事情,所以導致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越缺年輕人越沒有想法(來),越沒有想法(來)越沒有年輕人,然后這就是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