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豬企發布1月生豬銷售業績,新希望、正邦科技、金新農等生豬銷售收入均環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公布業績的公司中,商品豬銷售均價幾乎均錄得環比下降。
新希望:1月生豬銷售收入20.51億元,環比降28.69%;商品豬銷售均價14.89元/公斤,環比變動-20.63%,同比變動14.01%。
(資料圖)
正邦科技:1月生豬銷售收入5.35億元,環比下降19.86%;商品豬(扣除仔豬后)銷售均價13.54元/公斤,較上月下降28.23%。
金新農:1月生豬銷售收入6545萬元,環比降11%;生豬銷售均價環比下降27.65%。
溫氏股份:1月肉豬銷售收入27.68億元,環比下降35.48%;毛豬銷售均價14.73元/公斤,毛豬銷售均價14.73元/公斤,環比下降21.65%。
神農集團:1月生豬銷售收入1.59億;商品豬銷售均價13.70元/公斤,環比下降26.23%。
盤面表現上,豬肉板塊個股普跌。截至今日收盤,廣弘控股、禾豐股份跌超3%,大北農、湘佳股份跌超2%,羅牛山、傲農生物、溫氏股份等跌超1%。
消息上,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1月30日~2月3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4.96∶1,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并指導各地同步收儲。
浙商證券認為,節后伴隨養殖場和屠宰企業陸續復工,生豬供應增加,但肉類消費迎來傳統淡季,市場延續供強需弱,豬價繼續下探。短期內市場供應壓力仍然較大,維持一季度豬價弱反彈的判斷,警惕潛在的疫情二次沖擊對豬肉消費的影響。養殖持續虧損下,行業產能或加速出清。預計2023年整體豬價中樞高于2022年,養殖利潤有望在二季度重新修復。
東興證券稱,短期來看,春節后待庫存消化和消費改善后,豬價有望迎來修復性上漲。豬價持續下行,自繁自養虧損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復蘇疊加行業產能部分虧損去化,新進入母豬產能已基本無法對今年整體出欄量產生影響。目前板塊估值處于低位,上市企業仍存在量增與成本優化預期,板塊兼具安全性和中長期成長預期。
太平洋證券指出,從數據來看,近期產能處于歷史中位水平,因此維持豬價2023年先抑后揚,行業迎來量增價平和正常盈利年份的判斷。目前養殖個股頭均市值處于歷史底部,估值具有較高安全邊際,維持中長期“看好”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