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值,2022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4175億美元;2022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068億美元。
圖片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其中,經常賬戶順差4175億美元,僅次于2008年的歷史最高值,較2021年增長32%,順差規模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2.3%,繼續處于合理均衡區間;直接投資延續凈流入,跨境資本流動總體理性有序。
【資料圖】
貨物貿易順差及進出口規模
均創歷史新高
從2022年全年看,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2022年,我國對外經濟部門經受了資本外流增加、匯率寬幅震蕩的考驗,經常項目與基礎國際收支表現強勁,短期資本外流快速收斂,國際收支保持自主平衡。
“貨物貿易順差及進出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王春英表示,2022年,我國貨物貿易保持增長。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6856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22%,順差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貨物貿易出口3.4萬億美元,增長5%;進口2.7萬億美元,增長1%,進出口規模亦創歷史新高。
服務貿易逆差收窄。管濤表示,2022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943億美元,較上年減少6%。其中,技術含量較高的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其他商業服務順差擴大是主要貢獻項,分別為177億、418億美元,同比增長66%、23%。此外,旅行逆差1076億美元,同比擴大14%,表明跨境旅行正在有序恢復。
此外,直接投資延續凈流入。王春英稱,2022年,直接投資凈流入323億美元。其中,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1580億美元,企業“走出去”總體平穩有序;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1903億美元,體現了我國在產業鏈供應鏈、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方面優勢對國際長期資本依然保持較強的吸引力。
我國國際收支
料繼續保持基本平衡
展望2023年,業內專家表示,從趨勢看,我國經濟穩步復蘇,外貿韌性與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未來我國國際收支有望保持基本平衡。
王春英表示,盡管外部環境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效果持續顯現,經濟運行回升態勢進一步鞏固,有利于我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基本平衡。
“預計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保持平穩平衡態勢、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將繼續向均衡收斂。”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我國經濟增速高、內生動力強、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等因素為我國國際收支的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龐溟還表示,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有序擴大、匯率彈性不斷增強、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為我國國際收支的平衡提供了強大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