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年以來,不論美國股市還是歐洲股市均錄得異常強勁的回購規模,也支撐了歐美股市上行。
根據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S&P Dow Jones Index)的預測,2023年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的股票回購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相關資料圖)
不過,分析師認為,美國國會對回購行為的質疑以及歐洲企業盈利下降的前景,恐會在稍晚影響歐美企業的回購行為。
歐美企業股票前兩個月回購規模強勁
通常,企業的股票回購行為會被股東視為企業管理層對自家股票的信任投票,因而能支持個股以及大盤整體走勢。近期,強勁的經濟數據改變了投資者對美聯儲很快降息的押注,使美股喪失了年初以來的上漲動力,標普500指數今年迄今的漲幅收窄至約4%。在如此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中,美國企業的股票回購行為再次成為美股的一個關鍵支持因素。
根據高盛對標普500指數和羅素3000指數公司的分析,截至2月17日,回購總規模超過2200億美元,創下了歷史同期的最高紀錄。
投資研究公司VerityData的研究總監西爾弗曼(Ben Silverman)稱:“美國企業今年的回購規模繼續強勁,為個股和整個美股提供了支撐。”
有分析師稱,與派息不同,回購股票的優勢在于,在拋售股票并獲得資本收益前,投資者不需要支付額外稅收,但股息收入就需要征收收入稅。
軒尼詩基金(Hennessy Funds)的投資組合經理溫(L.Joshua Wein)稱:“我會持續回購股票,因為在我看來,比起其他各種替代方案,回購是對資本最有效的使用方式。”
不僅是美股市場,在歐洲,歷史上對于回購一向謹慎的歐洲企業如今也加速了股票回購。
根據美國銀行的數據,去年歐洲的回購收益率(即公司回購自身股票相對于市值的金額)升至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根據彭博的數據,歐洲企業今年迄今已宣布的股票回購規模已接近700億美元,得益于油價飆升、現金更充裕的能源企業和得益于歐洲銀行加息的銀行引領了這一潮流。
增加股票回購確實也提振了相關股票表現,追蹤那些已宣布回購股票計劃的歐洲企業的指數今年以來已上漲了14%,跑贏了歐洲股市整體漲幅。機構Sanford C.Bernstein的策略師表示,強勁的回購規模是其今年增持歐洲股票的其中一個原因。
彭博資訊的策略師德爾利特(Laurent Douillet)稱,今年宣布新回購計劃的歐洲Stoxx 600指數企業的股票平均單日漲幅為1.5%,而在今年暫停或未繼續股票回購計劃的股票平均跌幅為3%。
政治壓力、企業盈利下降添變數
不過,分析師認為,接下來在美國,一些政治因素會給回購規模的延續增添變數。
美國總統拜登2月在國情咨文中批評了利用創紀錄利潤加大股票回購力度的大型石油公司。他還建議將企業股票回購稅率從目前的1%提高四倍。
今年1月1日開始,美國開始實施1%的股票回購稅。但市場人士認為,這一稅率的影響微乎其微。
Waddell&Associates的首席執行官瓦德爾(David Waddell)透露,比起派息收益,他個人更喜歡回購,因為回購的“稅收有效性”更高。他并表示,在1%的回購稅實施前,并未出現更多企業提前回購計劃的情況,說明企業不認為這一稅率會有太大影響,也因此不會阻止企業在今年推行更多股票回購計劃。
沃倫·巴菲特在上周六給投資者的年度信中為股票回購行為辯護。他稱:“如果有人告訴你回購股票對美國或股東有害,只對企業CEO特別有利,那這人要不就是經濟文盲,要不就是口若懸河的煽動者。”
同時,分析師指出,歐洲企業回購規模的變數在于歐洲經濟前景和企業盈利前景。事實上,由于通脹壓力擠壓了企業利潤,包括嘉士伯、荷蘭國際集團和德銀在內的企業或機構已宣布,將不再延續股票回購計劃。
美國銀行的量化策略師斯澤利斯卡(Paulina Strzelinska)稱:“歐洲企業回購規模上漲的長期趨勢還需要全球經濟復蘇來支持,經濟復蘇將有助于企業盈利。”他說,但目前來看,雖然今年以來新宣布的股票回購計劃數量比去年四季度增加了50%以上,但主要集中在銀行和能源這兩個“企業營收得到結構性支持”的行業。
摩根士丹利的量化策略師Ronald Ho稱:“歐洲企業股票回購量還在繼續增加,目前處于1990年以來的高位。但風險在于,處于歷史高位的企業回購規模可能會出人意料地轉向甚至停止。”
根據德爾利特的預估,在去年斥資410億歐元用于股票回購后,歐洲能源企業今年的回購規模預計將下降最多,而金屬和礦業企業預計除了削減股票回購計劃外,還將減少派息,因為該行業近期同時面臨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運營費用上漲的壓力。但他補充稱:“歐洲企業可能會發現,從此前2021~2022年的高位削減股票回購規模具有挑戰性,因為投資者已經嘗到了豐厚回報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