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潤本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本股份”)披露了招股書,公司擬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潤本股份擬募資9.02億元,將分別用于黃埔工廠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信息系統升級建設項目、渠道建設與品牌推廣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資料圖】
本次發行前,趙貴欽與鮑松娟直接或間接控制公司85.38%股份,是潤本股份的共同實際控制人。此外,兩人分別在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和董事兼副總經理。
資料顯示,潤本股份主要從事驅蚊類、個人護理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已形成驅蚊產品、嬰童護理產品、精油產品三大核心產品系列。
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潤本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2.78億元、4.42億元、5.82億元和4.38億元,2019-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4.54%;凈利潤分別為3567.18萬元、9471.21萬元、1.21億元和7854.7萬元,2019-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3.91%。不難看出,公司業務規模與經營業績整體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其中,潤本股份驅蚊系列產品是公司的主要品類之一。報告期內,該產品銷售收入金額分別為1.13億元、1.69億元、2.27億元和1.83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0.88%、38.21%、39.14%和41.75%。
目前,公司主要通過與天貓、京東、抖音、唯品會、拼多多等大型電商平臺合作,采用線上直銷、線上平臺經銷、線上平臺代銷等互聯網銷售模式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報告期內,線上渠道對銷售收入的直接貢獻度分別為74.77%、78.73%、77.72%和74.12%。
實際上,潤本股份成立之初,公司以線下經銷模式為主,直到2010年因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契機,其開設首個線上直營店鋪天貓“潤本旗艦店”,逐步切入主流線上流量入口。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契機外,潤本股份互聯網銷售模式離不開公司營銷“砸錢”。
報告期內,公司的營銷開支主要為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內支付的流量推廣費用、平臺傭金以及技術服務費用等。報告期內,潤本股份的推廣費金額分別為4056.5萬元、7712.26萬元、1.07億元和9847.5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56%、17.42%、18.54%和22.43%。三年半內,潤本股份推廣費累計花費3.23億元,且整體呈上升趨勢。
此外,潤本股份在招股書中也直言線下渠道是公司未來布局的重點,而此次的募資款中潤本股份將用48%的資金用來信息系統升級以及渠道建設和品牌推廣。不過,潤本股份大額推廣費用也成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在反饋意見中證監會要求公司披露推廣費用涉及的平臺、店鋪及具體的支付對象等。
與營銷“揮金如土”相比,潤本股份在研發上的投入卻是相當“小氣”。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781.39萬元、1071.26萬元、1360.16萬元和910.33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8%、2.42%、2.34%和2.07%。可以看出,雖然潤本股份的研發費用提升了,然而其對應的研發費用率卻逐年遞減,并且在2021年的研發費用與推廣費相差近8倍,這其中的含金量似乎“一目了然”。
就公司大額推廣費具體用處,以及推廣費與研發費相差甚遠等情況,藍鯨財經發函至潤本股份,但截至發稿,對方并未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