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期間,各類投訴也增加,有的企業在過去三年業績狂飆,但近期卻頻繁出現了質量投訴。
近日,藍鯨財經記者在黑貓平臺上出現了數條關于三全食品的投訴信息,涉及了牛肉丸以及傳統產品湯圓。牛肉丸可是三全涮烤匯的主打產品,湯圓則是三全傳統的優勢產品。
看來,三全在業績狂飆后需要放慢一下腳步抓一抓食品安全了。
(相關資料圖)
湯圓被訴吃到石子,牛肉丸疑似含異物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消費者投訴在多多買菜上購買的三全牛肉丸中有黃色膠裝物。消費者稱已經出現了反胃吐嘔的現象,后續會不會出現其他現象還有待觀察。
目前,黑貓投訴顯示,相關責任企業以及三全方面都尚未回應這個事件。
關于三全的投訴不止一個。有一個消費者表示對三全的失望,該消費者投訴稱:在超市購買了三全黃米湯圓,吃到一個小石子,硌掉牙齒一個角。消費者稱,因為餡料是黑芝麻,看不出有黑石頭,并且上網查詢后發現多起吃到異物的情況。同時,消費者牙齒也有損傷希望可以得到相應處理。三全也是從小吃到大的品牌了真的有點失望。
三全方面聯系了投訴人稱:“感謝您選擇三全食品,給您造成的困擾深表歉意,請您保存好相關產品包裝及生產批號,以便我們調查,更好地為您解決問題。小編已為您安排客服進行處理,請您注意接聽開頭為0371的來電,您還可以致電三全食品客服進行處理。”
目前該投訴已經完成。
業績狂飆下更應守住食安底線
消費者未在黑貓投訴上透露三全如何解決這一事件的。作為業內冷凍食品的巨頭,近幾年的業績也是高速發展,平息這些消費者帶來的信息應該是很簡單的,但更應該做的是在生產環節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把守住食安底線。
數據顯示,三全食品發布2020年營業收入為69.26億元,同比增長15.71%,凈利潤為7.68億元,同比增長249.01%。2021年,三全食品實現營業收入約69.43億元,同比增加0.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6.41億元,同比減少16.55%。但2022年又恢復高速增長,從前三季度業績看,三全食品實現營業收入約53.35億元,同比增長5.0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26億元,同比增長36.35%。
其實,三全也深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過目前看似乎關注度更多在行業層面。近期,三全食品董事長陳南建議,再次全面梳理現有的與食品工業發展有關的標準、規則等,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通過加強部門協作配合,有效避免“標準打架”,推動各類食品標準有機銜接、相輔相成,用“最嚴謹的標準”推動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
標準是企業行為的準繩,無規矩不成方圓。標準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是行業準入的底線,是對企業最低的要求。但作為企業,特別是業內頭部企業,在相關標準可能出現打架時,用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也就是就高不就低。
標準并不是關鍵,關鍵是企業的責任心。當然,擔負責任需要成本的投入。
此前,桃李面包“飛刀事件”到底責任在誰,尚無定論。
藍鯨財經記者了解到,自桃李面包報警后,再未與李女士聯系,曾經承諾賠償的1000元,也未兌現。同時監管部門也未給予回復。看來桃李面包方面是想通過“涼拌”的方式,淡化影響。
從目前看,桃李飛刀事件的關鍵就在于尚不能確定是哪方的責任。桃李面包稱生產過程中不會出現刀片,消費者也稱也不是她放進去的。商家也未向社會公布自身的調查情況。
在業內人士看來,現在這一事件已經報警,只有警方才有權力做出結論性的說法。
而在大多數此類情況下,受傷害最大的往往是作為弱勢群體的消費者,在強大的品牌企業面前,消費者遇到消費糾紛,很難通過化驗檢測、調查取證來確認責任歸屬,而報警也可能因為事件太小不被受理,如果企業一再推諉責任,消費者也只有吃啞巴虧。
但如果頻繁被消費者投訴,企業的品牌信任度也會不斷被透支,長此以往,品牌形象和銷售也會受沖擊。
無論是桃李面包還是三全食品,作為頭部企業有足夠的資源降低企業的輿論風險,但防不勝防,一旦出現食品安全等嚴重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