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想買個人養老金產品,在某大行的個人養老金專區竟然沒有找到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感覺挺意外的。”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再度擴容,增至25款。但是,在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購買上仍存在限制,部分銀行上架產品較少,在部分險企自營平臺,需要使用合作銀行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方可投保。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對保險產品的篩選、保險產品的銷售成本等或是其影響因素。
線上購買存在限制
中國銀保信官網發布的最新名單顯示,目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已增至15家公司25款產品,類型涵蓋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年金保險、兩全保險、萬能保險等。
從記者近期調研情況來看,不少銀行App上架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相對較少。比如,截至3月20日,中國銀行App上架了4家公司的5款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招商銀行App上架了3家公司共4款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廣發銀行App的個人養老金專區僅有一款產品,也有部分銀行App的個人養老金專區暫無保險產品上架。
除了銀行渠道,部分險企也在搭建個人養老金自營平臺。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包括中國人壽、人保壽險、新華保險、國民養老、太平人壽、太平養老在內的6家保險公司在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設立個人養老金專區,部分開通了投保功能。
不過,在險企的自營平臺投保仍存在限制,需要使用合作銀行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方可投保。以中國人壽為例,該公司客服稱,目前該公司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合作銀行較少,“廣發銀行的資金賬戶可以進行投保,其他銀行還在陸續對接,您可以嘗試用其他銀行的資金賬戶投保,如果無法投保,就是還未進行合作。”該客服表示。
此外,從調研情況來看,部分投資者對險企自營平臺的認知度不高。有投資者向記者表示,自己會尋求保險業務員的講解和幫助來進行投保,對保險公司的線上自營平臺不太了解。
需進一步加強合作
購買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有點難”,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對保險產品的篩選、保險產品的銷售成本等或是其影響因素,銀行、保險公司可從拓展銷售渠道、優化產品設計等方面加強合作。
某股份制銀行北京某網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行對產品的篩選標準較為嚴格,因此目前上架的產品較少,符合條件的產品后續會陸續進行合作并上架。
保險產品的銷售成本較高或是另一原因。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表示,相對于其他金融產品,保險產品的銷售方式相對較為獨特,需要經過專業的銷售人員進行講解和推銷,銷售成本和難度較大。記者調研了解到,和其他三類產品可直接在線上購買不同,部分銀行上架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需要到線下網點雙錄(錄音、錄像)方可投保。
展望未來,楊帆認為,銀行、保險公司可從拓展銷售渠道、優化產品設計、提供專業服務、加強風險管理等各個方面加強合作。“比如,銀行可通過網點、App等多種渠道推廣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提高產品的曝光率和銷售量;保險公司可根據銀行客戶的需求和偏好,設計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提高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楊帆進一步解釋。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相關機構需加強投資者教育。“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僅三個多月,需要金融機構加強投資者教育,讓投資者了解和熟悉不同個人養老金產品的特點,這樣有助于投資者做出適合自己的產品選擇。”董登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