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鳳凰網財經訊 北京時間3月25日,2023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在北京鳳凰中心隆重舉行,鳳凰網財經全程報道。
在此次活動分論壇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談到了全球碳中和進程中,在海外投資建設項目中遇到的氣候風險,以及作為企業以及市場主體如何更好地應對。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
柴麒敏表示,幾年以來,碳中和正在成為全球在科技、產業、能源革命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在2015年達成巴黎協定,最近這幾年進入第一個實施期,特別是中國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項工作在全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到目前為止不完全統計有130多個國家以不同形式提出碳中和目標,如果以GDP來算,已經占到全球90%以上,特別是像中國、美國、歐盟這些大經濟體,也包括南非、巴西這些區域性大國提出碳中和目標之后,毫無疑問碳中和接下來會成為全球產業投資、能源市場、資金流動、國際貿易非常重要的新興規則。
柴麒敏介紹道,越來越多氣候投融資發生跟氣候變化有關的領域,因為要應對氣候變化,所以現在以高碳為主要特征,以化石能源為主要載體的能源體系未來要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要向非化石能源為主,向低碳、零碳、富碳為主要的能源體系轉變,這里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據最新統計,2020年這類投資首次突破1.1萬億,來自于新能源方面投資已經遠遠超過了化石能源電源類的投資。
第二個是綠色金融,現在全球在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綠色信托方面有快速的發展,實際上金融某種程度上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反應,綠色債券在國際上主要是氣候債券,發行規模這幾年增速也非??臁?/p>
第三是全球碳市場,這個市場交易規模在去年首次超過了8600億歐元,我們看到跟氣候變化有關投資類的市場,實際上已經突破了兩三萬億的規模,形成了非常大的形勢。
“中國在這方面表現也非常亮眼,中國連續十幾年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投資國,去年在新能源領域投資占到全球50%,是同期美國3.8倍,而且保持這樣增速已經非常長的時間?!辈聍杳粽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