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值超千億的招商證券率先公布2022年年報,成為首家披露年報的頭部券商。
3月24日晚間,招商證券披露了2022年度報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凈利雙雙下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此,招商證券表示,2022年資本市場受內外部多重復雜因素影響波動加大,股市震蕩下行,債市風險多發,行業整體經營業績出現下滑。在此環境下,公司去年核心業務的市場排名基本保持穩定,同時業務轉型成效顯著,收入結構持續優化,總體保持穩健經營的良好發展態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招商證券四大業務板塊包括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投資管理以及投資及交易業務也出現集體滑坡,投行和投資業務同比下滑較大,超過40%。
券商降薪的傳聞自年初起一直熱度不減,招商證券的年報印證這一消息。
招商證券年報顯示,2022年招商證券業務及管理費為86.49億元,同比下降 21.86%,主要因收入下降使得績效薪酬減少。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招商證券1.2萬多員工,2022年人均薪酬為46.36萬元,較2021年的68.96萬元,下降約23萬元。
退出“百億凈利俱樂部”
由于2022年資本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券商業績普遍承壓,招商證券的凈利潤出現明顯下滑,退出了“百億凈利俱樂部”券商名單。
據招商證券年報顯示,2022年營業收入192.19億元,同比下降34.6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0.72億元,同比下降30.68%。受盈利能力下降影響,公司本次擬派發現金紅利16.09億元,較去年同期46.96億元現金紅利總額大幅下滑。本次現金分紅,占公司2022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19.93%。
四大業務下滑
年報顯示,招商證券四大業務板塊遭遇全面下滑,分別是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投資銀行、投資管理和投資及交易。
具體來看,招商證券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營收為111.03億元,同比降低19%。對此,招商證券稱,2022年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下降較多,主要因2022年A股和H股全市場股基交易量均同比下降,雖公司A股股基市場占有率有所提升,但傭金率隨市場下降;因業務規模下降,進而導致融資融券和股票質押業務利息凈收入下降。
此外,招商證券的投行業務在去年出現較大下滑,投行業務營收13.86億元,同比下降43.61%,主要是因公司股權及債權類承銷收入均下降。
而投資管理業務部分收入同比下降31.97%,招商證券表示,主要是因公司各主要投資業務收入均下降,其中權益類下降較多;其他業務營收下降則主要是子公司招商期貨開展的大宗商品業務收入下降導致。
同時,其他業務成本13.64 億元,同比下降 65.88%,主要因大宗商品業務成本減少。
圖 / 招商證券年報
華泰證券認為,招商證券投資類業績下降明顯,是利潤核心拖累,投行業務也在深入推進專業化轉型,但是公司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改善明確。
西部證券分析師羅鉆輝認為,受高基數影響疊加去年市場波動,招商證券業績短期承壓,但經紀業務逆勢提升,長期發展韌性突顯。
高管薪酬下降
此外,招商證券年報還披露了高管人員的薪酬情況。
2022年,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信息官霍達的薪酬為349.86萬元,同比下降9.93%。其余的兩位副總裁吳慧峰、趙斌,合規總監兼首席風險官胡宇的薪酬均有所下降,降幅在3%-5%之間。
多位券商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金融業薪酬制度改革是大勢所趨,降薪方案范圍將是整個金融行業。
券商集體降薪
2022年,券商薪酬多次引起熱議。如當年1月,中泰證券時任首席非銀分析師曬出自己的百萬年薪;年中時,中金公司某員工的配偶也因在社交媒體炫耀其老公的收入證明,又一次將券商薪酬話題推上風口浪尖。
根據多家券商最新年報,除了業績下滑,也顯示業務管理費下降,主要是人工成本的下降。
國投資本人均薪酬下降約10萬
近期披露2022年年報的安信證券(國投資本主要子公司)業務管理費下降,主要是來自于人工成本的下降。
國投資本年報顯示,2022年業務及管理費60.37億元,同比下降5.07%,主要是本公司子公司人工成本的下降。根據測算,國投資本7000多員工,2022年人均薪酬為50.74萬元,較2021年的60.41萬元降了約10萬元。
信達證券人均薪酬降近32%、高管薪酬縮水
3月15日,信達證券發布的2022年年報顯示,在券商業績普遍承壓的2022年,公司業績表現亮眼,在報告期實現營收34.38億元,同比下降9.61%;歸母凈利潤為12.27億元,同比增長4.75%。
據東財Choice數據顯示,信達證券2022年人均薪酬從2021年的58.52萬元下降至39.91萬元,降幅高達31.80%。
圖 /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
值得一提的是,信達證券2020年、2021年人均薪酬均有所上漲。2019年,公司人均薪酬為38萬元,2020年大幅上漲至54.45萬元,2021年又上漲至58.52萬元。2022年的水平則是回歸了2019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信達證券董監高人員的薪酬同樣大幅縮水。年報中,2022年,信達證券薪酬最高為總經理祝瑞敏與監事長張德印,均為150萬元。而據信達證券招股說明書,2021年,信達證券董監高中有一人年薪超過300萬元,3人年薪在200-300萬元,這意味著,在2022年,信達證券董監高至少一人薪酬下降50%。
圖 / 信達證券招股書
這也與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其它券商里了解到情況一致,本輪降薪,高管影響最大。
方正證券人均薪酬略降2%
方正證券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實現自營投資收益22.33億元。2022年,方正證券2022年人均薪酬46.23萬元,同比也略降2.01%。
多家券商擬定了薪酬調整方案
降薪大潮將至?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目前多家券商擬定了薪酬調整方案。
華南某券商人士透露,公司2023年度人力資源方案還沒批,據其了解,主要是年終獎有一些調整,同時高管薪酬調整比較大。
對于市場上傳言的工資下降40%,某頭部券商人士沒有直接回復,而是表示,“公司某些部門已接到口頭通知,薪酬會降,讓大家做好預期。”
多位券商業內人士也表示,薪酬下降已經是大勢所趨,本輪券商降薪有可能是大型券商先行,尤其是國資體系的。
部分上市券商2019-2022員工人均薪酬情況
中字頭券商或首當其沖
在2022年年報密集披露期到來之際,券商降薪傳聞再起。
此前有消息稱,頭部券商已經正式發文要求降薪,SA級別及以下降薪30%,VP到ED級別的降薪40%,MD級別及以上的降薪50%。同時,有截圖顯示某券商首席在微信群里稱,央企券商薪酬要調整,向銀河證券看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多家傳聞所涉券商對于上述降薪沒有正面回答。
此次降薪傳聞或更多集中在中字頭券商。
此前,一位接近某中字頭券商的投行人士透露,該中字頭券商已經在研究降薪方案,工資降幅在40%左右,獎金包也有減少,甚至會減到一半。
Wind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高管年度薪酬總額前三家均為中字頭券商。2021年,券商前三名高管薪酬總額由高到低依次是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天風證券、中信建投和國金證券。這五家券商前三名高管薪酬總額都超過了2000萬元,平均下來,每位高管都在650萬元以上。
從人均薪酬看,券商人員的收入依然遙遙領先。人均薪酬最高的是中金公司,其次是中信證券。而公司人均薪酬在60萬以上的多達14家,包括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公司。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券商要降薪,薪酬待遇高的頭部券商會首當其沖。
券商降薪大潮將至?
實際上,監管層一直在積極引導,將高管薪酬納入文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
去年5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建立穩健薪酬制度指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此舉旨在指導證券公司建立穩健的薪酬制度,健全薪酬激勵約束機制,促進證券公司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更好承擔社會責任。
2月2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了一篇題為《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的文章,文章指出,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整治過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斷加固金融和央企領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堤壩。而這更進一步引發了市場對金融行業降薪的猜測。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業薪酬制度改革是大勢所趨,降薪方案范圍將是整個金融行業。
事實上,去年8月,財政部發布對國有金融行業的“限薪令”,要求金融企業高管及重要崗位員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總額的35%,績效薪酬的40%以上應當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三年。
而整個金融行業薪酬體制的改革將以何種方式展開,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