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隨著一季度《政府工作報告》的發布,2023年的中國經濟預期增長目標設定在了5%左右,擴大內需和全力拼經濟成為總基調。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2023年不再受到疫情的襲擾,但疫情給企業帶來的陣痛卻非短期內能夠撫平。企業經營尚待恢復,亟待政府的關注和扶持,減稅降費和產業扶持就是最直接有效的舉措。
“政策的傳導需要時間,企業預期調整需要時間,市場信心恢復和實際需求落地也需要時間。”高力國際華北區董事總經理嚴區海表示,這個滯后的時間差也會是2023年北京辦公樓市場最艱難的時期。
3月28日,高力國際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辦公樓市場數據顯示,甲級寫字樓市場凈吸納量再度轉負,達到-6.1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中關村和CBD子市場,分別為-3.3萬和-2.2萬平方米。
據在本季度核心甲級市場無新增供應的情況下,空置率環比上升0.9%達到16.9%,凈有效租金環比降低0.7%至328.8元/月/平方米。
乙級寫字樓市場依然沒有出現復蘇態勢,本季度凈吸納量約為-10萬平米,其中中關村子市場單季度空出4.4萬平方米。
產業園市場本季度出現需求恢復,凈吸納量轉正為3.7萬平方米,核心成熟產業園市場依然表現不振。
高力國際華北區研究部董事陸明表示,疫情影響、企業預期和擴張意愿、租賃策略和頭部大廠退租,是影響整個需求側表現的四個核心因素。
“全年需求側的表現大概率是結構性的溫和復蘇,不太可能恢復到疫情前的凈吸納量水平。”高力國際認為,如果新增供應項目未能如期入市,退租現象得到緩解,新增需求穩步恢復,預測年度市場空置率不會突破2020年19.4%的前期高點,反之則空置率創新高。
隨著核心產業辦公面積調整在2023年結束,2024年的整體甲級市場才有可能重新回到去化周期。2023年的市場主旋律是,在總需求不足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業主和租戶的租金預期差距,這也是市場實現成功去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