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鳳凰網財經訊 5月25日,大盤全天探底回升,創業板指相對偏強,滬指險守3200點。截至收盤,滬指跌0.11%,深成指跌0.22%,創業板指跌0.05%。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95.62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50.75億元,深股通凈賣出44.87億元。
盤面上,光伏等新能源賽道股展開反彈,帝科股份20CM漲停,泰嘉股份漲停。電力股再度活躍,杭州熱電10天9板,大連熱電、桂東電力、寧波能源等漲停。燃氣股午后異動,水發燃氣、貴州燃氣、美能能源等漲停。CPO概念股探底回升,天孚通信20CM漲停,劍橋科技漲超9%再創歷史新高。下跌方面,AI應用概念股持續調整,電魂網絡跌停,焦點科技、凱淳股份等跌超5%。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28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8569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542億。板塊方面,燃氣、TOPCON、電力、CPO等板塊漲幅居前,電商、傳媒、手機游戲、草甘膦等板塊跌幅居前。
機構觀點:
對于當前市場,華鑫證券表示,目前指數的向下調整,是悲觀預期的集中釋放,同時也是反彈空間創造的過程。市場在經濟弱現實、弱預期下,反彈空間并不會以向上突破形式產生,反而是以向下調整形式創造。對于投資者而言,也不必過分恐慌,目前經濟總體復蘇的方向并不會改變,僅僅是斜率的不確定,所以指數向下調整反而是在創造機會。
國盛證券指出,“破位”成為近期市場熱議的關鍵詞,投資者風險偏好也趨于謹慎。究其原因主要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不及預期,疊加部分海外股市新高和美元再度走強,人民幣匯率承壓明顯,北上資金也大幅流出,相關權重板塊順勢調整,影響了市場做多情緒。考慮到經濟復蘇趨勢未變,政策上亦持續釋放積極信號,指數短期的快速釋放風險不改中長期的上漲邏輯,反而迎來了“黃金坑”逢低上車機會。同時注冊制全面落地后,其優勝劣汰機制有助于市場風格會趨于“藍籌化”,滬指的中級行情不會缺席只會越來越深入,當前建議保持價值略大于成長的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