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份,銀行股一度全線飄紅,隨后銀行板塊整體上攻乏力,連續回調,漲跌不一。目前,盡管經歷了5月初的大漲,但銀行股仍普遍處于“破凈”狀態。什么是“破凈”?銀行股為何估值低?如何看待銀行股低估值?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Q
銀行股深陷“低估值之謎”?
【資料圖】
A:長期以來,銀行股深陷“低估值之謎”。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例。在業績發布會上,該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農行A股、H股市凈率分別僅為0.49、0.42,這與該行的年報成績單以及分紅比例不相符。
所謂“破凈”,是指市凈率低于1倍,而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估值高低,關乎市場對于上市公司的認可程度。
Q
銀行股為何估值低?
A: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有投資者認為,銀行的財務杠桿水平高,其風險也較高。二是銀行的經營風險難以被精準、有效地識別與衡量,不確定性導致其估值被打折扣。
除了上述一般性原因,銀行股估值低也與市場誤解有關。市場有聲音質疑,銀行業的逆周期管理與市場化經營理念相矛盾,因此無法對銀行進行市場化估值。這種認知是對中國銀行業乃至全球銀行業的誤讀。銀行與非金融企業不同,它的經營穩定關系著社會公共利益,其風險具有極強的外溢性。正因如此,持續完善監管尤其是逆周期管理已成為全球銀行業的共識。
Q
如何看待銀行股低估值?
A:銀行股低估值的背后,反映出的估值邏輯問題本質上是如何理解中國銀行業、如何理解銀行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問題。
實際上,在股市中,簡單為漲跌現象歸因,并不是分析問題的關鍵,因為所謂的“歸因”通常只是事后的解讀,對個股未來走勢并沒有太強的參考價值。相信隨著估值邏輯、投資理念的衍變,時間會給出“銀行股估值多少才合理”這一問題的答案。對于上市銀行來說,必須長期堅持做好三件事:一是“修煉內功”,處理好服務實體經濟與防范化解風險之間的關系;二是進一步強化公眾公司意識,主動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三是繼續保持合理的分紅比例,用真金白銀、實際行動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進一步增強投資者信心。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