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月“史上最嚴”私募備案新規正式發布,私募管理人登記門檻明顯抬升,5月通過備案的私募管理人數量急劇下降。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5月以來僅有2家私募完成了備案登記,登記的機構類型為股權、創投類管理人,即5月無一家證券類私募完成備案,這也創下2014年私募登記備案以來的“最慘”紀錄。
(資料圖)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由于新規導致私募管理人需要重新準備登記材料,延后了私募通過備案的進度;另一方面隨著私募創業成本的提升,可以預見私募創業的熱情將會不斷下降,一批業績和管理不佳的中小私募將被淘汰出局。
5月僅2家私募成功備案
今年5月1日,《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正式生效,延續了監管扶優限劣的導向。其中,明確登記備案原則和管理人登記標準,要求私募管理人實繳資本不低于1000萬元;對私募基金的高管和股東等均有嚴格要求,被譽為“史上最嚴”備案登記新規。
自5月以來,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5月以來僅有2家私募完成了備案登記,分別是聚海(北京)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投鼎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數據顯示,4月份,共有139家機構完成備案登記。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53家,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86家。
兩家私募登記的機構類型均為股權、創投類管理人。其中,浙江金投鼎新的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實繳資本1250萬元,由浙江金控投資有限公司100%控股;聚海創投的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實繳1000萬元,股東為兩名自然人。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不少私募管理人因準備不足,難以滿足新規的要求。從協會公示的登記辦理流程來看,大多數私募的辦理狀態為未按清單要求提交,然后又進行齊備性反饋和提交。
排排網財富合規風控總監黃立波表示,5月《私募登記備案辦法》生效以來,不少本來已經著手準備提交備案登記的私募公司,可能需要重新根據《辦法》的要求,再次修正登記備案資料,甚至有一些管理人需要重新出具法律意見書以滿足合規要求。
一般而言,每月28日是協會最后一批私募備案的日期。即在“最嚴”新規的沖擊下,5月無一家證券類私募完成備案,這也創下2014年私募登記備案以來的“最慘”紀錄。
格上財富金樟投資投研總監付饒也表示,整理證券類私募機構備案情況可以發現,正常來說,每月都會有數十家私募機構通過備案,2023年受到宏觀經濟和市場狀況沖擊,備案熱情整體不及2022年。
“一般來說大概率會有證券私募管理人提交申請,5月證券私募管理人備案通過數量為0,可能是新規發布后,協會在通過備案的過程中對管理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延后了整體通過備案的進度?!备娥堈f。
新規后備案存三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后,私募登記備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亦備受市場關注。
以新規中對私募管理人負責投資的高管人員為例,“應當具有最近5年內連續2年以上的作為基金經理或者投資決策負責人管理的證券期貨產品的投資業績,單只產品管理規模不低于2000萬元。”
北京市康達(廣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余偉權告訴券商中國記者,“我們服務的一些客戶中,本來不少是符合5年內連續2年以上作為基金經理管理產品的投資業績,但是協會覺得管理規模不夠2000萬元,不符合標準無法通過?!?/p>
余偉權還表示,協會目前對于管理人職業的過往查得十分細致,不少管理人都要做內部的調整。從協會監管方向來看,旨在改善私募行業“多而不精、大而不強、魚龍混雜”的情況及“小、亂、散、差業態”,突出“扶優限劣”,嚴格把控進入門檻,降低管理人的增量。
黃立波則認為,私募新規生效以來,最主要障礙在于三個方面:
一是針對基金管理人的人員整改方面,登記辦法及三個指引分別對人員兼職、管理、專業能力及經驗等方面作出了更加細致的要求。
二是針對2023年修訂的新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申請材料清單,從清單內容上看,要求提交的文件和要求更加詳細,這也成為了備案準備期相對較長的原因。
三是由于辦法出臺,在一定程度上亦有可能影響主要出資人、股東對公司的戰略布局,從而導致基金管理人商業計劃有所調整,長遠來看也會對備案的提速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
截至4月末,存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2270家,較上月增加94家,環比增長0.42%;管理基金數量153763只,較上月增加3317只,環比增長2.20%;存續基金規模20.75萬億元,較上月增加4167.28億元。同時,4月協會中止辦理41家相關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申請,新增不予登記機構2家,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45家。
付饒認為,在5月私募新規發布后,證券類私募的創業成本提高,可以預期到成立新公司的熱情會有所下降。
同時,由于市場上一大批私募管理人旗下的基金產品規模不足1000萬元,按照4月28日發布的《運作指引》征求意見稿,不少基金或遭清盤。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一批業績和管理不佳的中小私募也將不斷被淘汰出局。